方能使萬民歸向祂

 

 

                 「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們,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處,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場上的羊群;因為人數眾多就必大大喧嘩。開路的(或譯:破城的)在他們前面上去;他們直闖過城門,從城門出去。他們的王在前面行;耶和華引導他們」(彌2:12-13)

 

 

去一個月,咱們研讀了何西阿書。從這個禮拜咱們來研讀彌迦書,咱們這禮拜研讀彌迦書第一章到第二章。關於彌迦書──迦彌迦為「米該亞」的簡稱,意即「誰能像耶和華」。先知彌迦的家鄉為摩利設(參彌1:1、14),位於猶大境內,距耶路撒冷西南約卅三公里(二十英里)。全卷書中未提及他父親的名字,可能顯示先知出身卑微。先知彌迦的信息淋漓透徹地揭露了富豪、地主對一般人民和佃農無情的剝削、逼害;所講的預言主要針對猶大國,且以「向雅各說明他的過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惡」(參彌3:8)為自己的要務。彌迦所屬的主前八世紀的後半期,即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之時,正值以色列與猶大歷史上的危急時期。猶大王烏西雅之子約坦登基,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生活奢侈,大興土木,使貧者愈困。而當時的亞述在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統管下,成為一等強國,促使亞蘭和以色列企圖逼脅猶大聯盟抗亞述(見王下15:37;16:5-6)。亞哈斯時,猶大求援於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結果被逼向亞述納貢;到猶大王希西家即位的初期,猶大國仍藉每年納貢來換取暫時的 安寧。希西家時,猶大雖有改革,無奈王公大臣政見分歧,或主張歸順亞述,或主張聯埃及抗亞述。主前七二二年,亞述王撒珥根二世攻陷北國首都撒瑪利亞,北國遂亡。到撒珥根二世之子西拿基立即位時,正逢猶大聯埃及叛亞述,於是西拿基立在七○二至七○一年舉兵西進,佔領了猶大一部分領土(見王下18:13-16;賽36:1-2),但終折回本國。

 

 

在這期間,希西家雖有宗教上的改革,如廢邱壇、毀柱像等,但亦於事無補。猶大舉國的道德和屬靈狀況普遍低落,宗教變得形式化,圖藉禮儀來取悅於神,並受異邦宗教影響,有獻人祭的作法。地主則壓逼窮人,侵吞孤兒寡婦的財產。關於彌迦書的寫作日期,一般推測為撒瑪利亞城淪陷的前後,即主前七三五至七○○年。有關之根據如下:1.彌迦在猶大王希西家時宣講預言一事,有耶26:18-19的記載為證;2.彌6章提及以色列,似乎暗示她若肯及時悔改,必能脫離神的審判,故最合理的推論,即彌迦的工作始於撒瑪利亞傾覆(主前七二二年)之前;3.彌迦和以賽亞雖為同期的先知(參賽1:1),但彌迦書中未提烏西雅王,可見他的工作比以賽亞開始得較遲;4.書中未提及希西家在位時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主前七○一年),因此彌迦可能在這之前離世或停止作先知。神的子民本該按神的公義和主權革除社會陋習,過聖潔無瑕的生活,但猶大反要因自己的過犯遭受神審判。然而神應許赦免和拯救至終必臨,而彌賽亞就是整個救贖的中心。彌迦書由三部分的信息所組成,每部分都以「聽」字為首(參彌1:2;3:1;6:1) ;三部分的信息按內容、語氣和宣講的時間都有不同,但卻貫穿同一中心思想;威嚇和應許、審判和憐憫等重點都交迭出現在三部分的信息裡。所宣講的預言儼然成為歷史事實是彌迦書的另一特色,彌迦書中被應驗的預言有:1.撒瑪利亞的傾覆(參彌1:6-7);2.耶路撒冷的淪陷及聖殿的被毀(參彌3:12;7:13);3.百姓流亡巴比倫(參彌4:10);4.選民從被擄之處歸回(參彌4:1-8;7:11;14-17);5.彌賽亞君王降生於伯利恆(參彌5:2)。在語言方面,彌迦所表達的是率直、粗獷、憤慨和令人信服的語氣。全書主要斥責人民在道德、宗教方面的惡行,而少涉及政治狀況。

 

 

彌迦書第一章記載──預言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受審判:話說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馬利亞和耶路撒冷。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萬民」:審判的對象在此主要是以色列與猶大(見本章1節及下文)。)。──宣告耶和華的降臨和審判:看哪,耶和華出了祂的居所,降臨步行地的高處。眾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諸谷必崩裂,如蠟化在火中,如水沖下山坡。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的罪過在哪裏呢?豈不是在撒馬利亞嗎?猶大的邱壇在哪裏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嗎(「居所」:指聖殿。「步行地的高處」:原作「踐踏在地的背上」,象徵戰勝全地(參哈3:19)。眾山「如蠟化在火中」,諸谷「如水沖下山坡」,象徵神要毀滅選民和他們的土地。「雅各」:於本節指北國以色列(與下半節「猶大」成對比),於本書其他地方通指南國猶大(見彌3:1、8-9等)。「猶大的邱壇」:包括對異教神祗的敬拜(參代下28:2-4、25)。)?──宣告撒瑪利亞的滅亡:所以我必使撒馬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也必將她的石頭倒在谷中,露出根基來。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她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作為種…根基來」:種葡萄的人將丘嶺上的石頭掘出,然後投入谷中。先知以此暗示撒瑪利亞必被亞述徹底消滅。「妓女雇價」:在神看來,拜偶像即犯姦淫(參何1:2),給偶像的獻祭等於付給娼妓的淫資。)。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因為撒馬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赤腳」:當時哀悼儀式之一。「露體」:指裸著上身,象徵極度的哀傷。「傷痕無法醫治」:神屢次責打無效,因此以色列將無復國希望。「延及…城門」:猶大也要受罰,但仍有存留的機會。)。』(參彌1:1-9)

 

 

耶路撒冷所受的刑罰──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總不要哭泣;我在伯‧亞弗拉滾於灰塵之中。沙斐的居民哪,你們要赤身蒙羞過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們無處可站。瑪律的居民心甚憂急,切望得好處,因為災禍從耶和華那裏臨到耶路撒冷的城門。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錫安民(原文是女)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過在你那裏顯出。猶大啊,你要將禮物送給摩利設‧迦特。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瑪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奪取你的來到你這裏;以色列的尊貴人(原文是榮耀)必到亞杜蘭。猶大啊,要為你所喜愛的兒女剪除你的頭髮,使頭光禿,要大大地光禿,如同禿鷹,因為他們都被擄去離開你(本段所提及的城邑可能都在耶路撒冷的西南,城邑的名字都是雙關語。「迦特」:原文與「報告」一字相似。亞述入侵猶大的噩訊,不可以傳到鄰近的迦特城,以免那裡的非利士人嗤笑。「伯亞弗拉」:意即「灰塵之家」。「輥於…中」:象徵哀傷、懊悔、屈辱。「沙斐」:即美麗;「赤身蒙羞過去」表示原先的美麗將被剝奪淨盡,也可能暗示亞述和巴比倫對待俘虜的卑鄙行徑。「撒南」:原文讀音與動詞「出來」相似,整句譏諷該城居民因畏敵而躲在城內,不敢出去迎戰。「伯以薛」:意即鄰埠;整句表示此城不再被當作「鄰城」供人歇息、避難。此名亦可解作「收回」,指它因自己的患難而撤消對別人的援助。「瑪律」:原文與「苦毒、災禍」一字相似。「臨到…城門」:災難直逼猶大的京城,但「耶路撒冷」此有「平安」之意。「拉吉」:距耶城西南約四十八公里(三十英里),此名原文與「馬」音似。當時南北國都倚賴盟邦埃及提供戰車戰馬,而不仰賴神。新購的馬匹車輛通常先在拉吉歇息,然後運進耶城。「快馬套車」:原指準備出發迎戰,但現今卻變成逃避敵人的追殺(參賽30:16)。「你要將…摩利設迦特」:「摩利設」意即許了婚的女子,當時父親把妝奩送給將出嫁的女兒(參王上9:16)。這裡預言猶大要跟摩利設迦特道別,如送女兒出嫁離開父家,暗示此城將落入敵人手中。「亞革悉」:意即欺騙;這城可能在拉吉之東北。猶大諸王(「以色列諸王」)以為亞革悉城可以禦敵,誰知卻不能。「瑪利沙」:原文讀音與「奪取」相似。此城位於猶大北境的險要地帶,昔日羅波安王曾加以修築以禦防北國的入侵(參代下11:8)。「亞杜蘭」:昔日大衛為躲避掃羅而藏匿於該地的洞穴。「以色列…亞杜蘭」比喻以色列昔日的榮耀將要逃去。剃頭為猶太人傳統的哀悼儀式,而大大光禿是極悲傷的表現。「被擄去」:主要指被迦勒底人擄至巴比倫。)。(參彌1:10-16)

 

 

彌迦書第二章記載──有權勢者的罪與刑罰──人的詭計與神的籌劃:禍哉,那些在床上圖謀罪孽、造作奸惡的!天一發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來了。他們貪圖田地就佔據,貪圖房屋便奪取;他們欺壓人,霸佔房屋和產業。所以耶和華如此說: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這禍在你們的頸項上不能解脫;你們也不能昂首而行,因為這時勢是惡的(「因手有能力」:指有權勢的人,隨心所欲。「他們欺壓…產業」:原為「他欺壓人和他的家,人和他的產業」。他們不但違背第十誡(「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且搶奪他人的永久產業(參利25:23-28), 使被欺壓者淪為奴僕。惡者自食其果,所得的報應如同服苦役者頸上的軛,不能脫下。「這時勢是惡的」:指神降災的日子。)。到那日,必有人向你們提起悲慘的哀歌,譏刺說:『我們全然敗落了!耶和華將我們的分轉歸別人,何竟使這分離開我們?祂將我們的田地分給悖逆的人。所以在耶和華的會中,你必沒有人拈鬮拉準繩(「那日」:即上節所提的惡時勢。「譏刺」:原作「箴言」或指諷刺的詩歌。「分」:指個人獲配給的土地。「耶和華的會中」:指以色列人神聖的集會,特別是為分配土地的集會。「拈鬮」:分配土地的方法。「拉準繩」:給每家量度土地。)。』──禁止先知說預言的罪及刑罰:他們(或譯:假先知)說:『你們不可說預言;不可向這些人說預言,不住地羞辱我們。』雅各家啊,豈可說耶和華的心不忍耐嗎〔或譯:心腸狹窄嗎〕?這些事是他所行的嗎?我─耶和華的言語豈不是與行動正直的人有益嗎?然而,近來我的民興起如仇敵,從那些安然經過不願打仗之人身上剝去外衣。你們將我民中的婦人從安樂家中趕出,又將我的榮耀從她們的小孩子盡行奪去。你們起來去吧!這不是你們安息之所;因為污穢使人(或譯:地)毀滅,而且大大毀滅。若有人心存虛假,用謊言說:『我要向你們預言得清酒和濃酒。』那人就必作這民的先知(本章節6或作:「他們(指假先知)說:『你們不可說預言』。他們不應說這樣的預言:『羞辱必不追上(我們)』」。「雅各家」:指所有百姓。「耶和華的心…所行的嗎」:這是拒絕先知責備的理由。「這些事」:神降罰的事。「我…的言語…有益嗎」:神應許賜福氣給正直的人。「我的民…仇敵」:指惡人欺壓弱者。「不願打仗之人」:大概指回鄉的退役軍人。「我的榮耀」:指肥美的產業(參耶3:19:結20:6、15)。整句表示這些孤兒因受殘暴人欺壓,無法承受父親的遺產,以致無分於耶和華美好的產業。神百姓犯罪使迦南地受污,自己則要被逐,不得再居住在這應許之地。「清酒和濃酒」:代表神的賜福。本節或指假先知為求得酒飲,而向民發出投其所好的信息,或指假先知欺騙百姓,使他們如喝醉了酒一般,不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神應許招聚被逐之餘民回歸: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們,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處,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場上的羊群;因為人數眾多就必大大喧嘩。開路的(或譯:破城的)在他們前面上去;他們直闖過城門,從城門出去。他們的王在前面行;耶和華引導他們(「安置在一處」:表示猶大和以色列兩國將聯合為一,不再分裂。「波斯拉」:以東的一個城市,大概是牧羊的中心(參賽34:6);很多學者則根據古譯本將此字譯作「在羊圈」。先知在此以牧人和羊來比喻神與選民的密切關係。 神必帶領餘民從異地返回耶城。「開路的」:形容神衝破城牆,救出祂被囚禁的子民。「王」:即耶和華。)。(參彌2)

 

 

撒馬利亞和耶路撒冷分別是以色列及猶大的京城,這二城充滿了偶像和敗壞。上主要將雕刻的偶像傾倒、打碎及折斷,以致露出根基來,除滅那些一度用來祝福豐收的迦南神袛。這種偶像敬拜是上主最恨惡的罪,但猶大人漠視祂的聖潔和威嚴,在生活上祈求人手所造的假神祝福,就是對上主的褻瀆(參彌1:5-7)…先知彌迦懷著悲痛的心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的宣告和勸勉同胞悔改。他們必須棄絕從北國傳入的假神和淫亂,否則上主將要施行審判:猶大國將要滅亡,百姓將被擄去(參彌1:9-16)…先知宣告審判的信息,同時也宣告安慰的應許:上主必從異地帶領餘民返回應許之地。猶大和以色列兩國將來聯合為一,不再分裂(參彌2:12-13)…目的是要將人所犯的罪行和上主的救贖作一個明顯的比較,讓我們知道上主在我們所犯的罪惡上施行審判,無非由於愛我們,使我們更為聖潔…當我明白上帝的屬性,在慈愛和公義上取得平衡時,就會知道上帝採取刑罰以先,必定給人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回轉…所以要我們應該趁現在世人正在盲目著過聖誕節的時候,向世人解釋真正聖誕節的意義…方能使萬民歸向祂,並且我們亦提醒常常自己知罪悔改……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所以,他們在上帝寶座前,晝夜在祂殿中事奉祂。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他們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因為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啟7:14-17;約3: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