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每天的挑戰

 

 

                                                            於是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19-10

 

 

週我們研讀完了以賽亞書,從本章我們來研讀耶利米書,我們這週研讀耶利米書第一章。關於耶利米書──本書是由若干單元的文集編輯而成,內容主要是先知耶利米的講辭,也包括以第三人稱提及先知的傳記性材料(參耶26章、 28章、35章),這部分可能是出自先知的秘書巴錄的報導(參耶3641832),52章的歷史附錄則是採用列王紀的資料。耶利米生於祭司家庭(參耶11,約西亞十三年(主前六二七年)蒙召,以後在猶大歷史中最黯淡的時期,克盡他先知的職分凡四十年。他是個感情豐富而又多愁善感的人,通常被稱作「流淚的先知」(參耶911317),他奉差遣傳神審判的信息,一再忍受反對、鞭打、監禁等逼迫(參耶1118-211261818201-2268-112715386),面對百姓的罪惡與神將臨的懲罰,他內心的痛苦與衝突達到極點,但他仍忠心地傳講與國家攻策相違的信息,甚至必須與政治、宗教領袖敵對,在那個周圍有各樣攻擊的環境中,神讓耶利米單獨憑著信心繼續傳道。當巴比倫大軍攻陷耶路撒冷時,先知懷著一顆破碎的心眼睜睜地看著他的預言應驗。在國家淪亡,百姓被擄後,先知獲釋,並受巴比倫王的優惠,任他選擇前往巴比倫或留在耶京,他選了後者,但不久又被強逼逃往埃及,在埃及傳道一段時間後,據說他終於殉道了。本書以猶大晚年為背景。當時,猶大在瑪拿西的影響下,拜偶崇邪,作惡多端,神的忿怒總不止息。雖然約西亞十八年,朝廷從事大刀闊斧的宗教改革(參王下22-23章),可惜後來流於表面的革新,未能深入民間實際的崇拜生活中,百姓並沒有真正悔改歸向神,反而迷信聖殿聖城,認為那是民族安全最大的保障(參耶7章),整個國家墮入虛假的安全感中,從先知到祭司一味作假。外交上,先知蒙召時,猶太人還臣服於漸趨衰微的亞述帝國,主前六一二年亞述首都尼尼微被巴比倫、瑪代攻陷,主前六○九年埃及法老尼哥率軍北上援亞述,猶大王約西亞出兵攔阻,不幸陣亡(參王下2329)。其子約哈斯繼位,作王僅三個月就被尼哥帶到埃及,由尼哥另立約哈斯的兄弟約雅敬為王,從此猶大成為埃及的附庸。主前六○五年埃及在迦基米施之役慘敗(參耶46章)後,巴比倫勢力進入巴勒斯坦,曾擄去猶大宗室貴冑,如但以理等(參王下241;代下366;但11),於是猶大轉為巴比倫的附庸,惟不久約雅敬又傾向埃及,結果巴比倫聯軍圍攻耶路撒冷,約雅敬之子約雅斤被擄,巴比倫王立西底家為猶大王。西底家生性懦弱,又乞援埃及,導致巴比倫第二次攻陷耶路撒冷,西底家也被擄到巴比倫,猶大遂亡。巴比倫所立的省長基大利旋即被刺,猶大餘民逃至埃及(參耶44章)。

 

 

耶利米的信息是帶著悲觀與盼望、審判與復興的矛盾憧憬。雖然他一再對悖逆的百姓絕望,卻對神有信心,他相信神的管教具有醫治的能力,他透視了苦難背後的恩典、審判後面的救贖。在國破家亡的痛苦中,他必須起來解釋神學上的題,即耶和華為何離棄祂的百姓,使百姓的信心得以存留,面對慘劇。先知再次堅定神與大衛之約那不變的應許,並且強調神的管教,苦難不是結束,以色列與猶大在神手中是有盼望的,拆毀為要帶來積極的建立(參耶110187-103128),打傷為醫治,被擄還要歸回,以色列回轉後就真正懊悔,受教以後就「拍腿歎息」(參耶3119)。本書內容並未按年代的順序編排,以致研讀時稍有混亂的感覺。先知對民族深邃的情感與對使命的執著態度,每予人屬靈的感應力。30-32章論及復興的「安慰之書」尤可與以賽亞書40-55章爭輝

 

 

耶利米書第一章記載──先知蒙召──序言:話說便雅憫地亞拿突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兒子耶利米的話記在下面。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在位十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從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在位的時候,直到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十一年五月間耶路撒冷人被擄的時候,耶和華的話也常臨到耶利米(本段介紹先知耶利米的背景──他來自一個祭司的家庭,以及先知一生事奉的日期──從約西亞十三年(主前六二七年)至西底家十一年(主前五八六年)。事實上,40-45章顯示西底家十一年以後,耶利米仍繼續事奉一些時日。除此之外,本段清楚指出:先知的信息來自耶和華的啟示。「亞拿突」:位於耶路撒冷東北約五公里(三英里)處,昔日祭司亞比亞他曾被所羅門王遣回此地(參王上226)。)。(參耶11-3

 

 

先知的蒙召與使命──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曉得」:包括與對方進入一親密的關係,這裡特別是指揀選(參摩32)。「作列的國的先知」:耶利米不單向猶大宣講神的信息,亦同時向外邦宣告神的審判(見耶46-51章)。)。」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不知怎樣說」:指由於缺乏經驗或訓練以致沒有資格代表神說話。)。」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於是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伸手按我的口」:意思是將信息傳給先知,正如下半節原文作「我將我的話放在你的口中」(與申1818的原文相同)。)。」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耶利米,你看見甚麼?」我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杏樹」:與12節「留意保守」(原文作「警醒」,參詩10271271)為雙關語,兩者於原文皆出自同一字根,讀音也非常接近。杏樹是春天最早發芽的植物,彷彿是從冬天的睡眠中首先醒過來,故以此字眼為名。神借用杏樹的異象指示耶利米,祂對自己的約言(尤其是對悖逆者的審判)一直是覺醒的,且一定要實現。)。」耶和華對我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留意保守我的話,使得成就。」耶和華的話第二次臨到我說:「你看見甚麼?」我說:「我看見一個燒開的鍋,從北而傾(「燒開」原文作「被吹」,指鍋下的火被風吹至猛烈,形容燒熱的鍋,內有正在沸騰的水(參伯4120)。「從北而傾」:指鍋向南傾斜,以致沸水瀉出來,流入南面。這是代表來自北方的災難,尤其是指巴比倫(即迦勒底)和亞蘭(見王下242;耶259 3511)這些外族的入侵。這些外邦不一定位於猶大的北面,但他們是由北面入侵巴勒斯坦,所以稱為「北方列國的眾族」。)。」耶和華對我說:「必有災禍從北方發出,臨到這地的一切居民。」耶和華說:「看哪,我要召北方列國的眾族;他們要來,各安座位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口,周圍攻擊城牆,又要攻擊猶大的一切城邑。至於這民的一切惡,就是離棄我、向別神燒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我要發出我的判語,攻擊他們。所以你當束腰,起來將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告訴他們;不要因他們驚惶,免得我使你在他們面前驚惶。看哪,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眾民反對。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你;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安座位在…城門口」:代表征服和統治。「發出…攻擊他們」:即「向他們提出訴訟」。「束腰」:以前的人穿著長袍不便行動,工作前須在腰間把衣服束起,這裡是指待命出發。「驚惶」:原文「破碎」,有喪失士氣之意。「堅城、鐵柱、銅牆」:皆指堅固,不能征服的狀況。「全地和猶大的…」:或作「全國就是猶大的…」。)。這是耶和華說的。」(參耶14-19

 

 

先知耶利米出身於南國耶路撒冷以北大約五公里的亞拿突,以先知身分宣講預言,經歷了猶大國末代五位君王的統治時期。那段時期猶大國在政治、道德和靈性等各方面都非常腐敗,而鄰近的巴比倫、埃及和亞述等國為爭奪盟主地位,戰火不斷。猶大國被夾在這成鼎足之勢的國家中…先知耶利米四十年來不斷說預言…上帝選召耶利米將祂的話傳到列邦列國。因此,耶利米不但向猶大人發出上帝必審判罪的警告,也向全世界的人發出同樣的警告(參耶11-39-10)…上帝不單在猶大國和以色列國的歷史中彰顯祂的作為,也要讓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每個人都明白祂的心意和計劃…耶利米這些審判和盼望的信息也是對我們說的…很多時候,我們遭遇的患難雖不像耶利米所遭遇的那麼惡劣,但已經足以令我們忐忑不安、心驚膽戰。上帝應許耶利米,也應許我們,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完全征服我們,所以我們要學習信服祂,相信祂的應許…祂必與我們共同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勇敢地面對每天的挑戰…讓我們彼此勉勵…願聖靈祂幫助我們……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