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靈命方能被祂復興

 

 

                             「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煉盡你的渣滓,除淨你的雜質。我也必復還你的審判官,像起初一樣,復還你的謀士,像起先一般。然後,你必稱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賽1:25-27)

 

 

們上一星期研讀完了西番雅書,從這星期我們開始研讀以賽亞書,我們這一星期研讀以賽亞書第一章。關於以賽亞書──有關本書的作者是舊約學者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傳統認為本書的作者是主前八世紀猶大的先知、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他可能在猶大王烏西雅去世那年蒙召作先知,歷經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三王,傳達神的信息逾五十年之久(主前七四○至六八七年)。同時代的先知還有何西阿、彌迦。據猶太人傳說,以賽亞在瑪拿西作王時遭迫害,被鋸鋸死(參來11:37)。十八世紀歷史批判學興起後,開始對以賽亞為全書作者的傳統說法提出挑戰,企圖從不同的歷史背景、行文風格、字彙、宗教思想等,證明本書乃兩個以上不同作者寫成,指出本書40-66章明顯地自成一段 ,向主前六世紀被擄末期的百姓預言他們即將回國的信息,可能是被擄的人中一位不知名的先知,假借以賽亞的名字說話,也可能後來被以賽亞的門徒整理(參賽8:16)而冠上先知的名字。更有學者將本書56-66章另分作一個段落,因為這部分的內容反映被擄回國後的社會生活與思想。另一方面,福音派的學者也指出這種學說多種的漏洞,認為這種學說:1.對全書風格的分析往往過於主觀,以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2.忽略了本書40-66章與主前八世紀的宗教情況吻合,又與先知彌迦的信息相似這類事實;3.全盤否認了先知「預告將來」的能力等。事實上,本書主題清晰、首尾連貫,前後相同的字彙和觀念,處處表現出優美的合一性,這是不容置疑的。

 

 

以賽亞出生於猶大王烏西雅時代,那是猶大歷史中極繁榮穩定的時間。烏西雅晚年因驕傲被神懲罰(參代下26:16-21),身患痳瘋病,與其子約坦共掌政權達十二。他去世那年,以賽亞蒙召成為神的代言人,向受北方強敵壓逼的猶大傳講信息。約坦之子亞哈斯作王時,北國以色列亞蘭聯盟攻打耶路撒冷,先知在舉國憂忡下宣告「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應許,但亞哈斯王不肯信從,反而轉向亞述求援。雖然危機暫時解除(以色列、亞蘭先後被亞述殲滅);但猶大也須向亞述稱臣進貢,成為亞述的附庸國,宗教上也須效從亞述(參王下16:18)。希西家登基後,不肯再臣服亞述,亞述王西拿基立於是南下攻擊猶大各城邑;在這危急之秋,國中有人主張與埃及結盟,以賽亞卻提出了神的立場(參賽31),警告猶大勿倚持人的幫助,並應許神自己要保護耶路撒冷。這次危機幸賴神的保護而安然度過。先知接著又提出另一個危機,即巴比倫的威脅,預言國家將要滅亡,人民被擄。不過,先知更遠眺將來,預言百姓將從被擄之地歸回,以色列蒙神復興,充滿榮耀。以賽亞的名字意即「耶和華是拯救」,他所傳的信息中心即耶和華的審判與救贖。神必要審判悖逆犯罪的百姓,以及驕傲狂妄的列國,但將來神奇妙的救恩要臨及猶大與萬國。彌賽亞的來臨正是神拯救的記號。以賽亞對神透切的認識可說是先知書中一顆明亮的彗星,光芒四射。他強調神的至高、獨一無二、永恆、聖潔和榮耀;神是創造的神,也是救贖的主。「以色列的聖者」是先知對神特別的稱呼,宣告了神聖潔的本性,這與通國行惡犯罪、假冒為善、欺壓貧苦的圖畫成為鮮明的對比。先知主要的職責是呼召百姓洗濯自潔、除掉惡行、歸向神。此外,書中預言將來有一位外邦君王要成就神的旨意,使猶太人從被擄之地歸回故土,更指明這位君王名叫古列(賽44:28;45:1)。透過這預言,神表明祂是掌管歷史的全能主宰,與人手所造的偶像截然不同。書中對彌賽亞有最清楚的預言,如彌賽亞的名字、出生、工作、性格、面貌、受苦、受死等,尤其本書五十三章更生動地預告了耶穌死於加略山的景象。日後當埃提阿伯的太監讀到該處經文時(參徒8:32-33),仍然懞懂不明,腓利就從這經文對他傳講福音,證明耶穌就是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

 

 

以賽亞書第一章記載──導論:本章論及神對猶大的責備、審判與復興,勾劃出全書的主題──審判與救恩──全書標題:話說當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得默示,論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亞摩斯」:或許是亞瑪謝(參王下14:1-2)的兄弟 ,如此以賽亞便有王室血統。)。──斥責猶大如忤逆子:天哪,要聽!地啊,側耳而聽!因為耶和華說:「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天哪…側耳而聽」:法庭上的術語。神是原告,也是法官,要天、地作證,控告選民悖逆和忘恩的罪。「認識」:有親密的關係,包含忠心和愛心。「槽」:飼養牲畜的地方。)。」──嘆百姓受罰仍不悔改:嗐!犯罪的國民,擔著罪孽的百姓;行惡的種類,敗壞的兒女!他們離棄耶和華,藐視以色列的聖者,與祂生疏,往後退步。你們為甚麼屢次悖逆,還要受責打嗎?你們已經滿頭疼痛,全心發昏。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完全的,盡是傷口、青腫,與新打的傷痕,都沒有收口,沒有纏裹,也沒有用膏滋潤。你們的地土已經荒涼;你們的城邑被火焚毀。你們的田地在你們眼前為外邦人所侵吞,既被外邦人傾覆就成為荒涼。僅存錫安城(原文是女子),好像葡萄園的草棚,瓜田的茅屋,被圍困的城邑。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犯罪的國民…兒女」:選民作惡,失去與萬民「分別」的身分。「以色列的聖者」:於本書出現26次,是以賽亞書中重要的神學觀,意指神與被造物有別,是豐富與榮耀的神,絕不會容忍罪惡,因此行惡的選民必要受懲罰。本章7-8 描寫劫後滿目瘡痍的猶大多城邑已陷落,唯耶京(錫安城)未被蹂躝。由此看來,百姓所受嚴重的責打,大概是指主前七○一年亞述王西拿基立進攻猶大之役(參代下32章;賽36章)。劫後餘生的耶京猶如「草棚」、「茅屋」等臨時建築物,遠離人居,孤獨地立在田園中,只供看守果園的人居住。按理百姓該受懲罰,像所多瑪、蛾摩拉那樣全然滅絕,然而,仍有百姓存留生還(「餘種」),乃是「萬軍之耶和華」這位全能上帝的恩典。)。(參賽1:1-9)

 

 

指責百姓虛有宗教的外表並呼籲回轉──你們這所多瑪的官長啊,要聽耶和華的話!你們這蛾摩拉的百姓啊,要側耳聽我們 神的訓誨!耶和華說:「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討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朔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你們的月朔和節期,我心裏恨惡,我都以為麻煩;我擔當,便不耐煩。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地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這個呈現病態的國家並不缺乏宗教的活動:獻祭頻繁,節期眾多,百姓也舉手祈禱。但實際上百姓已失去信仰的精神,內心遠離神,手中盡行強暴。因此,先知呼籲百姓要悔改,表裡一致。這並不表示宗教禮儀本身是神所不悅的事,(參摩5:21-25)。「肥畜」:經特別飼養、長有很多脂肪,可供獻祭用的祭牲。「踐踏」:褻瀆之意。「月朔」:參民28:11-15;何2:11。「你們的手…血」:指百姓手行強暴。「尋求公平」:指下半節所列舉的責任,即履行與神立約的要求(參申10:12-19)。)。」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你們若甘心聽從,必吃地上的美物,若不聽從,反倒悖逆,必被刀劍吞滅(「彼此辯論」:就關於神對百姓的控訴。「硃紅」:指血紅色。)。」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神要施行審判及使錫安復興:可歎,忠信的城變為妓女!從前充滿了公平,公義居在其中,現今卻有兇手居住。你的銀子變為渣滓;你的酒用水攙對。你的官長居心悖逆,與盜賊作伴,各都喜愛賄賂,追求贓私。他們不為孤兒伸冤;寡婦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們面前。因此,主─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大能者說:「哎!我要向我的對頭雪恨,向我的敵人報仇。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煉盡你的渣滓,除淨你的雜質。我也必復還你的審判官,像起初一樣,復還你的謀士,像起先一般。然後,你必稱為公義之城,忠信之邑。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滅。那等人必因你們所喜愛的橡樹抱愧;你們必因所選擇的園子蒙羞。因為,你們必如葉子枯乾的橡樹,好像無水澆灌的園子。有權勢的必如麻瓤;他的工作好像火星,都要一同焚毀,無人撲滅(哀嘆錫安居民對神不忠、對人不義。「忠信」:意指敬虔與德行。「變為妓女」:指生活上充滿不義,偏離約的要求,猶如妻子不忠於丈夫。「兇手居住」:指京城暴行猖獗。錫安本像銀子般精純、美酒般香醇,現今卻變得像含有雜質的銀礦、淡而無味的薄酒。神要審判及煉淨錫安,然後復興她。「我的對頭」、「我的敵人」:指偏離神的百姓。顯然神在煉淨祂百姓的過程中,要除去腐敗的領袖。「像起初一樣」、「像起先一般」:指大衛時代錫安城的理想情況(參撒下8:15)。錫安因著神的公平和公義得以復興,願意悔改歸正的人得蒙救贖。頑梗悖逆的人必全然滅亡。「橡樹」:迦南人以此作偶像膜拜。「園子」:拜偶像的地方。以色列百姓效法外邦人拜偶像。拜偶像的人沒有像樹木那樣生長茂盛,卻像它們因缺水而枯乾,這是極大的諷刺。以為強盛的惡人作繭自縛,結局如火燒滅絕。「麻瓤」:易燃的麻絲屑。)。」(參賽1:10-31)

 

 

上帝藉先知向百姓發出責備的話,讓他們看清楚目前的情況。上帝祂用兒女及牛驢作比喻,說明祂的百姓蒙受祂諸般的恩典,卻不尊祂為大,也不遵照祂的吩咐行事(參賽1:2-3)…上帝祂指責以色列的官長和百姓只有外表的宗教行動,而沒有敬虔的實質。祂要求他們有清潔的內心及行為,真心悔改之人必蒙祂赦罪。祂所不要的,是虛有其表的宗教禮儀,包括祭物、節期、聚會、甚至祈禱,都不能為祂所悅納。祂對這些表示憎惡、不能容忍、不耐煩。這並不是說禮儀沒有價值,祂所針對的不是禮儀本身(例如像禱告是信徒靈命中不可缺少的);而是針對那些一方面不守約行惡,另一方面依足儀式教規做事的人。聖經清楚的教導我們,信仰與生活行為是不能分割的;祂不需要祭物供品,單單獻上這些並不能滿足祂的心。祂所要的,不在禮儀,而在乎行禮儀的人。他們的手滿了血,所以祂不聽他們的祈禱;他們朝見祂,反倒踐踏祂的院宇。祂要求這些人停止作惡,自潔行善,照祂的公義與聖潔行事,祂才接納他們的敬拜與獻祭(參賽1:10-17)…祂要像把金屬放在坩堝中用鹼液提純一樣提煉自己的百姓。提煉金屬的過程包括熔化金屬,除去不純的渣滓,直到提煉人在金屬熔液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像…祂提煉我們的過程也如此。我們必須甘願順從祂,讓祂除去我們的罪,這樣我們靈命方能被祂復興。願祂在新的一年復興我們。……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祂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5-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