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常來到祂面前

 

 

「耶和華與猶大爭辯,必照雅各所行的懲罰他,按他所做的報應他。他在腹中抓住哥哥的腳跟,壯年的時候與 神較力,與天使較力,並且得勝,哭泣懇求,在伯特利遇見耶和華。耶和華─萬軍之 神在那裏曉諭我們以色列人;耶和華是祂可記念的名。所以你當歸向你的 神,謹守仁愛、公平,常常等候你的 神。」(何12:2-6)

 

 

星期咱們研讀何西阿書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何西阿書第十一章記載──神對以色列的眷顧──話說神藉先知對以色列民,回顧過往祂以慈愛對待以色列民: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我用慈繩(慈:原文是人的)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先知」:希臘文譯作「我」。「招呼」:即「呼召」,與1節之「召」於原文為同一字。3節描繪父親教導幼童學行的情況,以此比喻神對百姓的教導和保護。「用膀臂抱著他們」:或譯作「拉著他們的手」。「醫治」:大概是指孩童學行跌在地上受傷,有父親給予療理和照顧。神對以色列猶如主人愛護牛隻。「夾板」:原文作「軛」,或指口人的嚼環,須鬆開後方可進食。有學者則認為「放鬆…夾板」:可譯作「抱起嬰孩,親他的面頰」。)。──宣告神將如何審判頑梗悖逆的百姓:他們必不歸回埃及地,亞述人卻要作他們的王,因他們不肯歸向我。刀劍必臨到他們的城邑,毀壞門閂,把人吞滅,都因他們隨從自己的計謀。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卻無人尊崇主(「不歸回埃及地」:與8:13;9:3的「歸回埃及」表面上似有相反的意思。其實這裡的「埃及」確實是指埃及國,而不是象徵,「不歸回埃及」大概是指以色列向埃及求助(參王下17:4;何7:11;14:3),但先知預言他們不會成功,反被亞述擄去。「門閂」:原文或作「杠」,或作「說謊者」,前者代表城的防禦;後者是指當時力言災禍不會臨到的假先知(參結13:9-10;摩9:10)。「把人…計謀」:或譯作「吞滅他們的計謀」。「眾先知…尊崇主」:或譯作「他們雖然呼求至上的主,祂總不會高舉他們」。)。──描寫神矛盾的人情: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 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一方面要刑罰祂的子民,另一方面又憐恤這些被擊打的百姓,「押瑪」、「洗扁」:二城因為犯罪,觸動了神的忿怒,便與所多瑪、蛾摩拉一同傾覆。「我回心轉意」:原文作「我的心在我裡面翻轉」,大概是指感情上的波動。)。──神將會招聚以色列民:耶和華必如獅子吼叫,子民必跟隨祂。祂一吼叫,他們就從西方急速而來。他們必如雀鳥從埃及急速而來,又如鴿子從亞述地來到。我必使他們住自己的房屋(「吼叫」:發出遠近可聞的聲音,這裡並無恫嚇之意,而是指神揚聲招聚百姓。「西方」:可能指西面的海岸和海島。「急速」:原文作「激動」或「顫抖」,含有興奮或戰兢之意。「住自己的房屋」:是描寫國泰民安的情形。)。這是耶和華說的。勸百姓效法雅各悔改──責備南北二國:以法蓮用謊話,以色列家用詭計圍繞我;猶大卻靠 神掌權,向聖者有忠心(「掌權」:原文可作「徘徊」,指「猶疑不定」或「不受約束」。「有忠心」:在文法上可形容「聖者」。全句可譯作「猶大向神向忠誠的聖者反叛」。或譯:猶大向 神,向誠實的聖者猶疑不定)。(參何11)

 

 

何西阿書第十二章記載──勸百姓效法雅各悔改:以法蓮吃風,且追趕東風,時常增添虛謊和強暴,與亞述立約,把油送到埃及。耶和華與猶大爭辯,必照雅各所行的懲罰他,按他所做的報應他(「吃」:原文可解作「看管」、「結交」或「想望」。「風」:代表虛幻,這裡大概是指不守諾言的埃及(參王下18:2; 賽30:3)。「東風」:可能是指那來自阿拉伯沙漠,乾旱炎熱並損害農作物的暴風,象徵充滿殘暴的亞述。「油」:指以色列盛產之橄欖油。「把油送到埃及」:(參王下17:4)。「爭辯」:即「控訴」。「雅各」:指以色列國(參何10:11)。)。他在腹中抓住哥哥的腳跟,壯年的時候與 神較力,與天使較力,並且得勝,哭泣懇求,在伯特利遇見耶和華。耶和華─萬軍之 神在那裏曉諭我們以色列人;耶和華是祂可記念的名。所以你當歸向你的 神,謹守仁愛、公平,常常等候你的 神(先祖雅各雖然有過錯,但遇見神後完全改變,終於得到神的祝福;同樣,以色列民亦要效法他歸向神。「他」:指雅各本人。雅各的名字解作「抓住腳跟」,代表詭詐的行為。較力一事(見創32:22-32)。「在伯特利…記念的名」:原文作「祂在伯特利找到他,並那裡與他(或我們)說話。耶和華萬軍之神,耶和華是祂的稱號」。)。(參何12:1-6)

 

 

勸百姓效法雅各悔改──責百姓忘恩負義:以法蓮是商人,手裏有詭詐的天平,愛行欺騙。以法蓮說:我果然成了富足,得了財寶;我所勞碌得來的,人必不見有甚麼不義,可算為罪的。自從你出埃及地以來,我就是耶和華─你的 神;我必使你再住帳棚,如在大會的日子一樣。我已曉諭眾先知,並且加增默示,藉先知設立比喻。基列人沒有罪孽嗎?他們全然是虛假的。人在吉甲獻牛犢為祭,他們的祭壇好像田間犁溝中的亂堆(「商人」:原文即「迦南人」。以色列民採用詭詐、強暴的手段,與擅長經商的迦南人無異。百姓以財富為榮,他們只要有錢,別人便不敢非議他們賺錢的方法。「自從…你的神」:可譯作「我就是(領你)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的神」。「再住帳棚」:指返回曠野,代表被敵人擄去,飄流別處。「大會的日子」:即住棚節,以色列人每年守節時住在帳棚裡,以記念昔日飄流曠野時的情況。「默示」:原作「異象」。「罪孽」:原文即「亞文」(見何4:15),可解作「虛假」,尤指拜偶像的罪。「虛假」:或作「無價值」。「田間犁溝中的亂堆」:形容祭壇遭敵人毀壞後,遺下一堆亂石,被墾荒的農人置於犁溝中。但有學者認為這裡是形容百姓的祭壇多如亂堆之石。)。從前雅各逃到亞蘭地,以色列為得妻服事人,為得妻與人放羊。耶和華藉先知領以色列從埃及上來;以色列也藉先知而得保存(本段指出雅各為娶兩個妻子作苦工十四年之久,但他的後裔以色列人卻蒙神的眷顧,得脫離埃及的奴役,因此以色列人應更愛神。但他們竟忘恩負義,所以罪有應得。領以色列出埃及的先知是指摩西(參申18:15、 18)。)。以法蓮大大惹動主怒,所以他流血的罪必歸在他身上。主必將那因以法蓮所受的羞辱歸還他。(參何12:7-14)

 

 

何西阿書第十三章記載──神親自攻擊百姓──百姓因背信以致失去昔日的榮耀:從前以法蓮說話,人都戰兢,他在以色列中居處高位;但他在事奉巴力的事上犯罪就死了。現今他們罪上加罪,用銀子為自己鑄造偶像,就是照自己的聰明製造,都是匠人的工作。有人論說,獻祭的人可以向牛犢親嘴。因此,他們必如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像場上的糠秕被狂風吹去,又像煙氣騰於窗外(「以法蓮」:在此指以法蓮支派,而不是代表北國。在士師時期,這支派的勢力最大,創立北國的耶羅波安亦屬這支派。然而,當代的以法蓮因拜巴力而衰落,已是今非昔比了。「死了」:指與神隔絕,靈性上死去。「罪上加罪」:指不斷的犯罪。「獻祭 …親嘴」:原文可譯作「他們獻人為祭,與牛犢」。與牛犢親嘴是當時敬拜的一項儀式。3 節形容北國快將消滅。)。自從你出埃及地以來,我就是耶和華─你的 神。在我以外,你不可認識別神;除我以外並沒有救主。我曾在曠野乾旱之地認識你。這些民照我所賜的食物得了飽足;既得飽足,心就高傲,忘記了我。因此,我向他們如獅子,又如豹伏在道旁。我遇見他們必像丟崽子的母熊,撕裂他們的胸膛(或譯:心膜)。在那裏,我必像母獅吞吃他們;野獸必撕裂他們(神原是以色列的牧者,但現在要像野獸,侵襲自己的羊群。「認識」:即「承認」。借用牧羊人在旱地為羊預備充足飼料的圖畫,形容神對以色列看顧和牧養。「食物」:原文作「牧場」或「牧養」。獅子、豹和熊,是當時最兇猛的野獸。「丟崽子的母熊」:喪失幼子的母熊,狂性大發,代表最殘忍和危險的猛獸(參撒下17:8)。)。(參何13:1-8)

 

 

神親自攻擊百姓──以色列啊,你與我反對,就是反對幫助你的,自取敗壞。你曾求我說:『給我立王和首領。』現在你的王在哪裏呢?治理你的在哪裏呢?讓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我在怒氣中將王賜你,又在烈怒中將王廢去(神原本幫助百姓,藉著君王拯救他們,但現在要與他們敵對。北國一向在患難中以他們的君王為倚靠,但現今無人能救他們脫離神的刑罰。神要廢掉北國的君王,固然因為他們並非神所揀選的大衛後裔,亦因為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敬畏耶和華。)。以法蓮的罪孽包裹;他的罪惡收藏。產婦的疼痛必臨到他身上;他是無智慧之子,到了產期不當遲延。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裏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裏呢?在我眼前絕無後悔之事。他在弟兄中雖然茂盛,必有東風颳來,就是耶和華的風從曠野上來。他的泉源必乾;他的源頭必竭;仇敵必擄掠他所積蓄的一切寶器。撒馬利亞必擔當自己的罪,因為悖逆她的 神。她必倒在刀下;嬰孩必被摔死;孕婦必被剖開(刑罰來到而百姓仍不悔改,故必遭毀滅。「包裹」與「收藏」:原指人小心存放貴重的物件,以免遺失;這裡是指以色列的罪行一直留存下來,神必不會忘記。產婦的疼痛是因胎兒即將出生所致。胎兒若不在這時候從母腹中出來,生命就有危險。作者以疼痛象徵刑罰,比喻以色列面對刑罰仍不回轉,結果必要滅亡。從上下文看來,14節不會是有關救贖的應許,全節可譯作「我會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或墳墓)的手(或能力)嗎?我會救贖他們脫離死亡嗎?(我當然不會!)死亡啊,你的災害在那裡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那裡呢?(快來吧!)我決不會後悔(或憐憫)。」末句原文作「後悔(或憐憫)在我眼前隱藏起來」。「茂盛」:原文與「以法蓮」同字根。「東風」:代表亞述(見何12:1)。「嬰孩…剖開」:形容戰爭的殘酷。)。(參何13:9-16)

 

 

何西阿書第十四章記載──最後的勸勉和應許──先知呼籲百姓向耶和華悔改認罪:以色列啊,你要歸向耶和華─你的 神;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他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這樣,我們就把嘴唇的祭代替牛犢獻上。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也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們的 神。』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裏得蒙憐憫(以善行和讚美取代外表的敬拜,並承認耶和華是大能的神,不再倚靠外邦。「悅納善行」:或作「以恩慈悅納我們」。「嘴唇的祭」:包括認罪、懇求、感恩和讚美。「牛犢」:希臘文譯本作「果子」,全句為「我們就把嘴脣的果子(即讚美)獻上」。「騎埃及的馬」:指向埃及求助。「孤兒」:悔改的罪人如失去父愛的人一樣,都可以蒙神的憐憫。)。」──神必賜福與悔改的百姓: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開放,如黎巴嫩的樹木扎根。他的枝條必延長;他的榮華如橄欖樹;他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香柏樹。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他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酒。以法蓮必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我─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作者以花草樹木的茂盛來比喻神所賜的興旺。「甘露」:巴勒斯坦的夏天漫長而乾旱,植物要得到晚上露水的滋潤方能茂盛生長。「百合花開放」:大概是形容香氣四溢的情景。「利巴嫩…扎根」:代表安穩。利巴嫩山有濕氣滋潤,樹木高大,樹根深入泥土,香柏樹、香花和樹叢滿佈山坡,香氣四溢。「枝條」:原作「嫩枝」。「延長」:即「伸展」。「曾住在…歸回」:可譯作「人必再住在他的蔭影下」。「香氣」:原文作「名聲」。「我與偶像…關涉呢」:大概是神向以法蓮提出的問題,呂振中譯本作:「以法蓮哪,我和偶像還有什麼關係呢?」其含意是:百姓已經脫離偶像的罪,神毋須再為偶像的問題責備他們。「回答」:有恩待之意。「松樹」:是常綠樹,四季生氣盎然,比喻神是豐盛生命的源頭,祂所賜的福分永不止息。)。──全書的結語:誰是智慧人,可以明白這些事;誰是通達人,可以知道這一切。因為,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卻在其上跌倒(遵行本書教訓跟從耶和華的,才是有智慧的人。)。(參何14)

 

 

先知何西阿除了用夫妻的關係比喻上主與以色列的關係外,亦形容上主是一位慈愛的天父。以色列被稱為「我的兒子」,他們離開埃及為奴之地,是出於這位父的愛與呼召。作為一個民族與國家,以色列是年幼的,但上主卻如慈父教導兒女行路一樣,用祂的慈愛牽引祂的百姓,使他們享受迦南美地(參何11:1-3)…先知比喻以法蓮為愛行欺騙的商人,似乎是描寫當時社會上的情況,阿摩司就曾公開指責當時買賣上的詭詐與欺哄(參摩8:4-10)。先知也就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的生平,提出幾點應學習的屬靈功課:雅各的名是「抓住」的意思,他用巧計使以掃把長子名分賣了給他,也欺騙父親得了長子的祝福。雅各逃往亞蘭地投靠舅父拉班,為娶拉結而服侍拉班十四年,受其欺騙,得到報應。雅各與天使摔跤,被扭了大腿窩的筋,但他仍懇求上主的祝福,不再靠自己的力量,結果蒙上主祝福,得了新名以色列。雅各的經歷所留下的教訓,是不可靠詭計或欺騙的手段來求取成功;這是徒然的,也是上主所不喜悅的。因此先知勸勉以色列人:謹守仁愛、公平,常常等候你的上帝(參何12:2-6)…上主是有恩慈的;但對離棄祂、反對祂的人,祂也是嚴厲的。先知形容祂如同獅子、豹、母熊,吞吃與撕裂悖逆的子民;祂的行動又如從曠野吹來強烈的東風(參何13:6-15)…先知何西阿呼召人們悔改,並說明上主作出了復興以色列的應許(參何14:1-8)。上主必須刑罰以色列,因為他們一再嚴重地違反祂的律法。但是上主真正希望的是復興以色列並使其繁榮富強…從神與何西阿的交往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講公義,所以祂要求人忠誠;祂也講慈愛,所以祂寬恕人。忘記祂的慈愛而為自己的罪沮喪絕望是錯的;但忘記神對罪的忿怒而以為我們無論做甚麼祂都會繼續接受我們也是錯的。關鍵在於寬恕:當祂寬恕我們時,祂審判罪,卻向罪人施慈愛。要前事不計、得著新生命,就常常來到祂面前……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出34:6-7;來4: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