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的勇士
那時神的靈感動那三十個勇士的首領亞瑪撒,他就說:「大衛啊,我們是歸於你的!耶西的兒子啊,我們是幫助你的!願你平平安安,願幫助你的也都平安!因為你的神幫助你。」大衛就收留他們,立他們作軍長。(代上12:18)
本 |
週繼續研讀,歷代志上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歷代志上第十一章記載大衛受膏作王──歷代志有關大衛的記錄是由他在希伯崙作王開始。作者略去大衛和伊施波設爭霸的經過(參撒下2-4)。可能是作著只想記錄有關大衛王朝的歷史,以及保存大衛完美的形象。古代君王都以武功開國,亦因此作者用了軍事領袖的形象來介紹大衛。話說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崙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從前掃羅作王的時候,率領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華─你的神也曾應許你說:『你必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崙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崙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的話。作者喜歡用「全以色列」來代表聯合王國,因此在大衛歷史的開頭就強調他是「以色列眾人」所膏立的「以色列的王」。大衛得天下固然是他在軍事和政治上取得勝利的結果(參撒下3:1),但以色列人請求他作王時,另舉出三項(血統、歷史和宗教上的)理由:1.承認大衛的統治是國內政權的轉移,而非外族的入侵;2.肯定大衛歷來對國家的貢獻;3.大衛是耶和華所立的王。大衛建都耶路撒冷──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時耶布斯人住在那裡。(「大衛和以色列眾人」:進攻耶路撒冷一事雖然可能只是由大衛的近衛部隊執行(參撒下5:6),可是作者指出這不單是他們的計劃,亦是全體以色列人的意願。大衛攻佔耶路撒冷,把它建為京都。這樣做的用意有三方面:1.從地理來說,耶城扼守著南北、東西交通幹線的交匯點,而位置在希伯崙之北,位於全國交通、文化、商業的心臟地帶;2.從歷史來說,南面的希伯崙和北面的示劍都是希伯來民族的歷史名城,大衛顯然要擺脫與這些地方的關係,另覓新址作為王的京都;3.從支派的關係來說,耶城位於南北支派的邊界上,有利於緩和彼此的衝突。)…大衛說:「誰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領元帥。」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帥。大衛住在保障裡,所以那保障叫做大衛城。大衛又從米羅起,四圍建築城牆,其餘的是約押修理。大衛日見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參代上11:1-9)
大衛的勇士──作者把大衛勇士的名錄放在王朝歷史的開始(撒母耳記下則置於大衛故事之末(參撒下23:8-39)。),是為了誇耀大衛的威榮──他是「全以色列」的英雄好漢所擁戴的。透過他們軍事上長期的努力,以色列終蒙拯救,脫離了敵人的侵害。大衛的勇士名單所記載的勇士亦包括他在逃避掃羅追殺,四處流亡時的部下。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大衛勇士的數目記在下面:哈革摩尼的兒子雅朔班,他是軍長的統領,一時舉槍殺了三百人。其次是亞合人朵多的兒子以利亞撒,(對照撒母耳記下23章,可發現文士抄錄時把該處的9節下-11節上遺漏了(參撒下23:9-11),以致「哈拉人亞基的兒子沙瑪」的功績給人誤會是以利撒的所為。)他是三個勇士裡的一個。他從前與大衛在巴斯達閔,非利士人聚集要打仗。那裡有一塊長滿大麥的田,眾民就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這勇士便站在那田間擊殺非利士人,救護了那田。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大獲全勝。三十個勇士中的三個人下到磐石那裡,進了亞杜蘭洞見大衛;非利士的軍隊在利乏音谷安營。那時大衛在山寨,非利士人的防營在伯利恆。大衛渴想,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裡的水打來給我喝!」這三個勇士就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奉給大衛。他卻不肯喝,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說:「我的神啊,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如此,大衛不肯喝。這是三個勇士所做的事。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是這三個勇士的首領;他舉槍殺了三百人,就在三個勇士裡得了名。他在這三個勇士裡是最尊貴的,所以作他們的首領;只是不及前三個勇士(可意譯成如下「…殺了三百人,就與這三勇士齊名,他豈不是比這三勇士有更大的尊榮麼?他雖不列在這三勇士中,卻作了他們的首領。」)。有甲薛勇士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行過大能的事:他殺了摩押人亞利伊勒的兩個兒子,又在下雪的時候下坑裡去殺了一個獅子,又殺了一個埃及人。埃及人身高五肘,手裡拿著槍,槍桿粗如織布的機軸;比拿雅只拿著棍子下去,從埃及人手裡奪過槍來,用那槍將他刺死。這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所行的事,就在三個勇士裡得了名。他比那三十個勇士都尊貴,只是不及前三個勇士。大衛立他作護衛長。軍中的勇士有約押的兄弟亞撒黑,伯利恆人朵多的兒子伊勒哈難,哈律人沙瑪,比倫人希利斯,提哥亞人益吉的兒子以拉,亞拿突人亞比以謝,戶沙人西比該,亞合人以來,尼陀法人瑪哈萊,尼陀法人巴拿的兒子希立,便雅憫族基比亞人利拜的兒子以太,比拉頓人比拿雅, 迦實溪人戶萊,亞拉巴人亞比,巴路米人押斯瑪弗,沙本人以利雅哈巴,基孫人哈深的眾子,哈拉人沙基的兒子約拿單,哈拉人沙甲的兒子亞希暗,吾珥的兒子以利法勒,米基拉人希弗,比倫人亞希雅,迦密人希斯羅,伊斯拜的兒子拿萊,拿單的兄弟約珥,哈基利的兒子彌伯哈,亞捫人洗勒,比錄人拿哈萊(拿哈萊是給洗魯雅的兒子約押拿兵器的),以帖人以拉,以帖人迦立,赫人烏利亞,(以下名錄並未見於其他經文,作者大概採用了獨立的資料。內中的地名如流便,亞施他拉及亞羅珥、摩押都屬約但河東的地區。)亞萊的兒子撒拔,流便人示撒的兒子亞第拿(他是流便支派中的一個族長,率領三十人),瑪迦的兒子哈難,彌特尼人約沙法,亞施他拉人烏西亞,亞羅珥人何坦的兒子沙瑪、耶利,提洗人申利的兒子耶疊和他的兄弟約哈,瑪哈未人以利業,伊利拿安的兒子耶利拜、約沙未雅,摩押人伊特瑪、以利業、俄備得,並米瑣八人雅西業。(參代上11:10-47)
歷代志上第十二章記載投奔大衛的勇士──大衛雖流亡在外,仍吸引了許多英雄豪傑前來歸依,這裡把他們按宗族分為四組。按次序,本段應放在11章9節之後,不過,作者顯然有意先敘述大衛作全以色列王的光榮史,然後才記他流亡時的日子。來自便雅憫支派的勇士: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為首的是亞希以謝,其次是約阿施,都是基比亞人示瑪的兒子。還有亞斯瑪威的兒子耶薛和毘力,又有比拉迦,並亞拿突人耶戶,基遍人以實買雅(他在三十人中是勇士,管理他們),且有耶利米、雅哈悉、約哈難,和基得拉人約撒拔、伊利烏賽、耶利摩、比亞利雅、示瑪利雅,哈律弗人示法提雅,可拉人以利加拿、耶西亞、亞薩列、約以謝、雅朔班,基多人耶羅罕的兒子猶拉和西巴第雅。這二十三位勇士排列最先,大概是因為他們背叛了掃羅家,而且武功高強,他們特出的本領是射擊,而且左右手皆能用。來自迦得支派的勇士:迦得支派中有人到曠野的山寨投奔大衛,都是大能的勇士,能拿盾牌和槍的戰士。他們的面貌好像獅子,(「獅子」:形容相貌兇惡。)快跑如同山上的鹿。第一以薛,第二俄巴底雅,第三以利押,第四彌施瑪拿,第五耶利米,第六亞太,第七以利業,第八約哈難,第九以利薩巴,第十耶利米,第十一末巴奈。這都是迦得人中的軍長,至小的能抵一百人,至大的能抵一千人。正月,約但河水漲過兩岸的時候,他們過河,使一切住平原的人東奔西逃。這班勇士來自約但河東,特長是善用短距離的武器。從便雅憫和猶大來的勇士:又有便雅憫和猶大人到山寨大衛那裡。大衛出去迎接他們,對他們說:「你們若是和和平平地來幫助我,我心就與你們相契;你們若是將我這無罪的人賣在敵人手裡,願我們列祖的神察看責罰。」那時神的靈感動那三十個勇士的首領亞瑪撒,他就說:「大衛啊,我們是歸於你的!耶西的兒子啊,我們是幫助你的!願你平平安安,願幫助你的也都平安!因為你的神幫助你。」大衛就收留他們,立他們作軍長。(亞瑪撒率領三十個勇士前來襄助,大衛要他們先發誓效忠、答應不出賣他。在此之前,大衛曾被以東人多益 (參撒上21-22)、 基伊拉人(參撒上23)及西弗人(參撒上26)所告發,先後共三次。)從瑪拿西來的勇士:大衛從前與非利士人同去,要與掃羅爭戰,有些瑪拿西人來投奔大衛,他們卻沒有幫助非利士人;因為非利士人的首領商議,打發他們回去,說:「恐怕大衛拿我們的首級,歸降他的主人掃羅。」大衛往洗革拉去的時候可能取道瑪拿西支派的領地,號召該地的頭目脫離掃羅的政府,改而支持他。因此有瑪拿西人的千夫長押拿、約撒拔、耶疊、米迦勒、約撒拔、以利戶、洗勒太都來投奔他。這些人幫助大衛攻擊群賊;他們都是大能的勇士,且作軍長。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如神的軍一樣」: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去了解,一方面大衛具有領導才華,而且能高瞻遠矚,前來投奔的豪傑絡繹不絕,終於結成革命洪流;另一方面,大衛既是「真命天子」,「替天行道」。)大衛的軍隊就如神的軍隊一樣。(參代上12:1-22)
在希伯崙擁護大衛登基的軍旅,預備打仗的兵來到希伯崙見大衛,要照著耶和華的話將掃羅的國位歸與大衛。他們的數目如下:猶大支派,拿盾牌和槍預備打仗的有六千八百人。西緬支派,能上陣大能的勇士有七千一百人。利未支派有四千六百人。耶何耶大是亞倫家的首領,跟從他的有三千七百人。還有少年大能的勇士撒督,同著他的有族長二十二人。便雅憫支派,掃羅的族弟兄也有三千人,他們向來大半歸順掃羅家。以法蓮支派大能的勇士,在本族著名的有二萬零八百人。瑪拿西半支派,冊上有名的共一萬八千人,都來立大衛作王。 以薩迦支派,有二百族長都通達時務,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他們族弟兄都聽從他們的命令。西布倫支派,能上陣用各樣兵器打仗、行伍整齊、不生二心的有五萬人。 拿弗他利支派,有一千軍長;跟從他們、拿盾牌和槍的有三萬七千人。但支派,能擺陣的有二萬八千六百人。亞設支派,能上陣打仗的有四萬人。約但河東的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瑪拿西半支派,拿著各樣兵器打仗的有十二萬人。(本段在解釋上的最大困難是數字的龐大。學者為把數字降至合理水平,提出三個不同的計算法:1.「千」作「單位」解;如此是「猶大支派 …有六個單位共八百人」;2.「千」是一種籠統的數字,實際數目遠比記錄的為低;3.「千」的讀音和解釋應作「將軍」,24節因此可譯作「八百人由六位將軍率領」。以上的計算法並不為一般保守派的學者所接受,事實上聖經內軍隊的數字都是很大的,例如出埃及早期百姓共達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人(參民1:46),後期有六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人(參民26:51);大衛作王後期軍隊至少有一百多萬人(參下24:9;代上21:5);按此比例,這裡的數十萬人實在是不足為奇的。)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戰士,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崙,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他們在那裡三日,與大衛一同吃喝(「一同吃喝」:是慶祝立約的一個重要節目。),因為他們的族弟兄給他們預備了。靠近他們的人以及以薩迦、西布倫、拿弗他利人將許多麵餅、無花果餅、乾葡萄、酒、油,用驢、駱駝、騾子、牛馱來,又帶了許多的牛和羊來,因為以色列人甚是歡樂。(參代上12:23-40) …讓人感興趣的,是大衛與一群投奔者的對話,大衛開門見山地要求他們在神面前表態;而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就是他們絕無心懷二意(參代上12:16-18)。這些人在大衛流亡時追隨他,可見他們並非趨炎附勢,而是獨具慧眼。…有人這樣提到:在天國的事奉中,每一個都是戰士,雖然在服事上有分別,但就算是一個小小的服事,仍然專心一意地事奉神。應該像大衛的勇士勇猛的、忠心的。以成為的天國勇士。……本周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