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心意

 

 

         「末底改叔叔亞比孩的女兒,就是末底改收為自己女兒的以斯帖,按次序當進去見王的時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凡看見以斯帖的都喜悅她。」(斯2:15)

 

 

去我們用了一個月研讀了尼希米記,現在我們再來研讀以斯帖記,本週我們研讀以斯帖記第一章到第二章。以斯帖記作者對波斯宮廷禮儀、政制、習俗等準確的描述,以及不少波斯字彙的運用,可見作者為身居波斯的猶太人。以斯帖記約在波斯王朝結束前完成,即為主前第五世紀中葉至四世紀末的作品。以斯帖記主要介紹普珥節的由來及猶太人守節期的責任。事件發生於亞哈隨魯王(大利烏王繼承人)時代,波斯大臣哈曼因與猶太人末底改結怨,遂起消滅猶太民族之心。在這危急關頭,神藉皇后以斯帖施行拯救;最後,哈曼自食其果,末底改則被擢升為宰相。於是末底改與以斯帖把他們脫離仇敵之日立為普珥節,並通令各地猶太人遵守。以斯帖記作者對整個故事的描述條理清晰、生動有趣。人物的個性雖無刻意描繪,但從他們的一舉一動即可窺見。以斯帖記作者注重整件事的佈局,喜用譏諷手法,使情節的發展往往出人意表:如哈曼為末底改製造的木架卻成了自己的刑具;「十三」本為哈曼所擇的吉日,卻成為他兒子被殺的日子等。在修辭方面,以斯帖記作者用押韻、諧音、平行、對稱、誇張等手法使整卷書極富文學氣味雖然整卷書隻字不提「神」的名字,但神對猶太人的眷顧卻處處可見。在祂的掌管下,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即使在極惡劣的形勢下,猶太民族仍得以保存,救贖歷史不致中斷。

 

 

以斯帖記第一章記載──大排筵席:話說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宮登基;在位第三年,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瑪代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在他面前。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裡設擺筵席七日(亞哈隨魯大概即歷史上的薛西斯一世(主前四八五至四六五年),史載他是一殘暴、衝動和耽於色慾的王,這個性與本書對他的記載吻合他統治的版圖極廣──東至印度西北之印度河,西至北蘇丹(古實)。「省」:與以斯拉4章10節的「大河西」省區屬不同體系,這裡的「省」範圍較窄,可能是按種族居地劃分。「書珊城」:位於波斯西南,離波斯灣約二百四十公里(一百五十英里);本為以攔國首都,波斯時代為三個國都之一。瑪代人與波斯人互有血緣,二族聯兵進攻巴比倫後,原先瑪代人取得領導地位,後由波斯古列王奪得霸權,建立波斯帝國。此處波斯排首,因為王國為波斯族統治。「就是」:原文無此含意,為「和合本」所加上。「權貴」:或許指軍事領袖。有學者認為亞哈隨魯王歡宴群臣,是要在出征希臘前與他們商討戰略。「大小人民」:可能指不同官階的人。)。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繫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鋪的石地上。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裡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筵席。(參斯1:1-9)

 

 

王后瓦實提被廢──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作者沒有交代王后違命的原因。「冠冕」:通常是一條藍白色的裹頭巾,上面配有寶石飾帶。)。 那時,在王左右常見王面、國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瑪代的七個大臣,就是甲示拿、示達、押瑪他、他施斯、米力、瑪西拿、米母干,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達時務的明哲人」:指通曉天象的術士或熟悉律法的專家。)。王問他們說:「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米母干在王和眾首領面前回答說:「王后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並且有害於王各省的臣民;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她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今日波斯和瑪代的眾夫人聽見王后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樣行;從此必大開藐視和忿怒之端。王若以為美,就降旨寫在波斯和瑪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他王后的位分賜給比他還好的人。」所降的旨意傳遍通國(國度本來廣大),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王和眾首領都以米母干的話為美,王就照這話去行,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說本地的方言(當時主要通用的語言為亞蘭語,其他常用的不下廿餘種。「各說本地的方言」:有譯作「說他喜歡說的話」。)。(參斯1:10-22)

 

 

以斯帖記第二章記載──另立王后: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實提和她所行的,並怎樣降旨辦她(「這事以後」:此處沒有指明相距時間多久。歷史文獻指出亞哈隨魯王在這期間出征希臘,於主前四七九年戰敗而歸。)。於是王的侍臣對王說:「不如為王尋找美貌的處女。王可以派官在國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處女到書珊城(或譯:宮)的女院,交給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給她們當用的香品。王所喜愛的女子可以立為王后,代替瓦實提。」王以這事為美,就如此行。──以斯帖與末底改的身分與關係:書珊城有一個猶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耶哥尼雅(又名約雅斤)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去,末底改也在其內。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哈大沙(後名以斯帖),因為她沒有父母。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為自己的女兒(「末底改」:此名源自巴比倫神瑪督的名字;當時在海外的猶太人多有外國名字。如果按經文字面意思來計算,末底改那時已超過百多歲。也許昔日被擄到巴比倫的,是末底改的曾祖父基士,及後末底改在當地出生,故他也被包括在被擄人士當中。「哈大沙」:為希伯來一種植物名稱。「以斯帖」:或許是波斯名,是「星」的意思。)。(參斯2:1-7)

 

 

以斯帖被送入宮──王的諭旨傳出,就招聚許多女子到書珊城,交給掌管女子的希該;以斯帖也送入王宮,交付希該。希該喜悅以斯帖,就恩待她,急忙給她需用的香品和她所當得的分,又派所當得的七個宮女服事她,使她和她的宮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以斯帖未曾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末底改囑咐她不可叫人知道(為何末底改囑咐以斯帖不可透露她的籍貫宗族,實不得而知。按當時風氣,國王沒有禁戒說不可娶外邦(非波斯人)女子為妻。)。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邊行走,要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並後事如何。眾女子照例先潔淨身體十二個月:六個月用沒藥油,六個月用香料和潔身之物。滿了日期,然後挨次進去見亞哈隨魯王。女子進去見王是這樣:從女院到王宮的時候,凡她所要的都必給她。晚上進去,次日回到女子第二院,交給掌管妃嬪的太監沙甲;除非王喜愛她,再提名召她,就不再進去見王。末底改叔叔亞比孩的女兒,就是末底改收為自己女兒的以斯帖,按次序當進去見王的時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凡看見以斯帖的都喜悅她。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她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代替瓦實提。王因以斯帖的緣故給眾首領和臣僕設擺大筵席,又豁免各省的租稅,並照王的厚意大頒賞賜(晉見君王之前,女子可以要求任何裝飾物以美化姿容。「第二院」:可能是內宮的另一部分,是妃嬪的居所。由此看來,女子侍候王後便成為妃嬪。「豁免各省的租稅」:原文意思不明朗,此為和合本意譯,其他不同繙譯包括豁免各省一段時間的兵役,大赦各省囚犯,或各省放假一天。)。──末底改立功:第二次招聚處女的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以斯帖照著末底改所囑咐的,還沒有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以斯帖遵末底改的命,如撫養她的時候一樣。當那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惱恨亞哈隨魯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報告於王;究察這事,果然是實,就把二人掛在木頭上,將這事在王面前寫於歷史上(以斯帖已被選為王后,為何有第二次招聚處女,原因不明。「坐在朝門」:有學者認為末底改在御門處供職,所以得知守門太監的陰謀。雖然是次陰謀被揭發,但亞哈隨魯王終於在主前四六五年被弒身亡。)。(參斯2:8-23)

 

 

關於以斯帖記納入正典的爭論:對猶太人而言,反對以斯帖記成為他們信仰的經典是大有理由的,因為全書隻字不提「神」的名字,宗教的要素(如禮儀、律法、約等觀念)也不存在。再者,以斯帖記提到的普珥日並非源出摩西律法,不屬正統信仰。不過,贊成把此書列入正典的猶太人卻聲稱:神老早在西乃山向摩西啟示本書,只是到以斯帖時代才書寫下來。猶太人為使本書更具宗教意味,在希臘文譯本(即七十士譯本)中加插了以斯帖和末底改的禱文。按今人所知,以斯帖記在會議中被編入正典的時間最早可追溯至主後九十年,當時猶太拉比在雅麥尼亞舉行會議,擬定了猶太教正典(即舊約正典的範圍。有學者推測,當時會議對以斯帖記有此決定,是因猶太人於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淪陷後四散海外,與以斯帖記的背景相似,書中的信息可帶給他們希望。這次會議雖未能完全平息爭論,不過以斯帖記卻一直很受猶太人歡迎,與路得記、雅歌、傳道書及耶利米哀歌統稱五詩卷,而受歡迎程度更遠勝其他四卷。在基督教的圈子裡,同樣有人反對將以斯帖記列入正典,認為全書缺乏宗教色彩,普珥日與基督教信仰無關,書中充滿濃厚民族主義與血腥行徑等。以斯帖記在初期教父的著作中鮮被引用,早期位於小亞細亞的教會多不贊成把以斯帖記列入正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穌所接受的希伯來聖經是有這一卷的,難怪主後三九七年迦太基會議中,大公教會終將以斯帖記納入正典。

 

 

亞哈隨魯王大擺筵席,歡宴一百二十七省的官員一百八十天,約半年之久;為書珊城的大小人民設筵七日(參斯1:1-4)…瓦實提抗拒王命,不想在男性官員前露面,讓他們欣賞,這可能是由於波斯習俗不許婦女在男性群體中露面。她心中必有矛盾:到底要隨從波斯習俗,抑或聽從王命?最後她選擇了違抗半醉的王夫,希望他遲些會省悟。有說法謂瓦實提當時已懷有亞達薛西(生於公元前483年),因而不想在公眾場合露面。不論原因如何,她違反了聖旨,頓使亞哈隨魯王感到難堪(參斯1:10-12)…波斯王除了愛搜集大量珠寶,也愛搜羅眾多美女。年輕處女離鄉背井,住進皇宮後院,專候皇帝召喚服事他。她們甚少見到皇帝,生活枯燥乏味。如果以斯帖不被選中,她的命運也一如其他女子──皇帝見她一面後便把她忘記。但以斯帖極得皇帝歡心,得封為后,取代了瓦實提的位置(參斯2:1-17)…以斯帖為后,末底改救王,這是兩個重要的機會;若非先有這兩次機會,則日後他們拯救同胞就困難得多了。所以我們在轉工或環境轉變時,即使我們看不透神的心意,也當知道,神把我們放在某一位置,或許是為了將來有需要時,透過我們而有所作為。……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詩73:25-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