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神在掌管著世界

 

 

「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斯9:20-22)

 

 

星期咱們研讀以斯帖記最後一段,就是從以斯帖記第八章到以斯帖記第十章。以斯帖記第八章記載──以斯帖求王廢哈曼所傳諭旨:話說當日,亞哈隨魯王把猶大人仇敵哈曼的家產賜給王后以斯帖。末底改也來到王面前,因為以斯帖已經告訴王,末底改是她的親屬。王摘下自己的戒指,就是從哈曼追回的,給了末底改。以斯帖派末底改管理哈曼的家產(哈曼的產業改為以斯帖所有,而末底改得了哈曼先前所擁有的地位和權柄。)。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腳前,流淚哀告,求他除掉亞甲族哈曼害猶大人的惡謀。王向以斯帖伸出金杖;以斯帖就起來,站在王前,說:「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設謀傳旨,要殺滅在王各省的猶大人。現今王若願意,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若喜悅我,請王另下旨意,廢除哈曼所傳的那旨意。我何忍見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見我同宗的人被滅呢?」 (參斯8:1-6)

 

 

末底改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另發諭旨──亞哈隨魯王對王后以斯帖和猶大人末底改說:「因哈曼要下手害猶大人,我已將他的家產賜給以斯帖,人也將哈曼掛在木架上。現在你們可以隨意奉王的名寫諭旨給猶大人,用王的戒指蓋印;因為奉王名所寫、用王戒指蓋印的諭旨,人都不能廢除(按照波斯的規矩,哈曼奉王名用王印章所發出的諭旨是不能廢除的(參斯3:12),唯一辦法是另發諭旨。准許猶太人武裝自衛,使他們不致被滅絕。)。」三月,就是西彎月二十三日,將王的書記召來,按著末底改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並猶大人的文字方言寫諭旨,傳給那從印度直到古實一百二十七省的猶大人和總督省長首領。末底改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寫諭旨,用王的戒指蓋印,交給騎御馬圈快馬的驛卒,傳到各處。諭旨中,王准各省各城的猶大人在一日之間,十二月,就是亞達月十三日,聚集保護性命,剪除殺戮滅絕那要攻擊猶大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奪取他們的財為掠物。抄錄這諭旨,頒行各省,宣告各族,使猶大人預備等候那日,在仇敵身上報仇。於是騎快馬的驛卒被王命催促,急忙起行;諭旨也傳遍書珊城。末底改穿著藍色白色的朝服,頭戴大金冠冕,又穿紫色細麻布的外袍,從王面前出來;書珊城的人民都歡呼快樂。猶大人有光榮,歡喜快樂而得尊貴。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猶大人都歡喜快樂,設擺筵宴,以那日為吉日。那國的人民,有許多因懼怕猶大人,就入了猶大籍(「入了猶大藉」:很可能包括信奉猶太教。)。(參斯8:7-17)

 

 

以斯帖記第九章記載──得勝仇敵:十二月,乃亞達月十三日,王的諭旨將要舉行,就是猶大人的仇敵盼望轄制他們的日子,猶大人反倒轄制恨他們的人。猶大人在亞哈隨魯王各省的城裏聚集,下手擊殺那要害他們的人。無人能敵擋他們,因為各族都懼怕他們。各省的首領、總督、省長,和辦理王事的人,因懼怕末底改,就都幫助猶大人。末底改在朝中為大,名聲傳遍各省,日漸昌盛(各省的領袖因末底改的地位,便轉而幫助猶太人,執行第二道諭旨;至於如何幫助,此處則沒有說明。)。猶大人用刀擊殺一切仇敵,任意殺滅恨他們的人。在書珊城,猶大人殺滅了五百人;又殺巴珊大他、達分、亞斯帕他、破拉他、亞大利雅、亞利大他、帕瑪斯他、亞利賽、亞利代、瓦耶撒他;這十人都是哈米大他的孫子、猶大人仇敵哈曼的兒子。猶大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當日,將書珊城被殺的人數呈在王前。王對王后以斯帖說:「猶大人在書珊城殺滅了五百人,又殺了哈曼的十個兒子,在王的各省不知如何呢?現在你要甚麼,我必賜給你;你還求甚麼,也必為你成就。」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求你准書珊的猶大人,明日也照今日的旨意行,並將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在木架上(對於以斯帖的要求,有學者的解釋是:猶太人的仇敵可能有陰謀要在翌日反擊,故以斯帖要加以防範,另將哈曼的十個兒子 掛起,以警戒書珊城居民。)。」王便允准如此行。旨意傳在書珊,人就把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起來了。亞達月十四日‧書珊的猶大人又聚集在書珊,殺了三百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在王各省其餘的猶大人也都聚集保護性命,殺了恨他們的人七萬五千,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這樣,就脫離仇敵,得享平安。亞達月十三日,行了這事;十四日安息,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但書珊的猶大人,這十三日、十四日聚集殺戮仇敵;十五日安息,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所以住無城牆鄉村的猶大人,如今都以亞達月十四日為設筵歡樂的吉日,彼此餽送禮物(書珊城的猶太人以亞達月十五日為節日,其他地區則以十四日為節日。)。(參斯9:1-19)

 

 

定普珥節──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於是,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是因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設謀殺害猶大人,掣普珥,就是掣籤,為要殺盡滅絕他們;這事報告於王,王便降旨使哈曼謀害猶大人的惡事歸到他自己的頭上,並吩咐把他和他的眾子都掛在木架上。照著普珥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他們因這信上的話,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就應承自己與後裔,並歸附他們的人,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各省各城、家家戶戶、世世代代紀念遵守這兩日,使這「普珥日」在猶大人中不可廢掉,在他們後裔中也不可忘記。亞比孩的女兒─王后以斯帖和猶大人末底改以全權寫第二封信,堅囑猶大人守這「普珥日」,用和平誠實話寫信給亞哈隨魯王國中一百二十七省所有的猶大人,勸他們按時守這「普珥日」,禁食呼求,是照猶大人末底改和王后以斯帖所囑咐的,也照猶大人為自己與後裔所應承的。以斯帖命定守「普珥日」,這事也記錄在書上(「書上」:學者認為是第二封信,或本書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參斯9:20-32)

 

 

以斯帖記第十章記載──結語:亞哈隨魯王使旱地和海島的人民都進貢。他以權柄能力所行的,並他抬舉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豈不都寫在米底亞和波斯王的歷史上嗎?猶大人末底改作亞哈隨魯王的宰相,在猶大人中為大,得他眾弟兄的喜悅,為本族的人求好處,向他們說和平的話(本段顯示末底改善用權力,使王國與猶太人受惠,而且他的事蹟亦記於歷史上。)。(參斯10)

 

 

關於猶太人的普珥日:「普珥」(參斯9:24、26)一詞的根源不是希伯來文,有可能是亞述文,指占卜用的石子。於瑪加比時代,此節日稱為「末底改日」。由主前五十年起,普珥日的慶祝時間延長一天,即由亞達月(陽曆二、三月間)十四至十五日改為十三至十五日。主後一世紀猶太歷史家約瑟夫聲稱當代所有猶太人都守這節。可見這節的普及程度。然而,有些學者質疑以斯帖記的歷史可靠性,認為普珥日的真正來由是異教。他們有的認為普珥日源於巴比倫的宗教,書中主角末底改及以斯帖其實相等於古巴比倫神話中的男神瑪爾杜克及女神亞斯她錄(或稱伊施她爾),二神曾戰勝以攔神休曼及瑪實提(即故事中的哈曼及瓦實提)。另一些學者以為普珥節與波斯的死人節有關;當時這節期是在亞達月十一至十五日舉行。甚至有人認為普珥日與波斯的新年有關,猶太人只是將外邦的慶祝納入自己的節日。然而以斯帖記所描述的波斯統治下的風俗及宮廷生活,多有考古學引證,可見本書的歷史性不容抹煞。猶太人本身更深信普珥日是記念他們的民族在波斯的統治下,由末底改及以斯帖拯救得免滅絕一事。據猶太法典他勒目記載,猶太人在此日慶祝的特色是沒有獻祭、禱告,而是暢飲一番。日後猶太人訂定十三日為「以斯帖禁食日」(參斯4:16);十四日至十五日除有聚會、賙濟窮人外,其餘時間飲酒作樂、唱詩、朗誦(尤其讀出以斯帖記)。每當讀到哈曼的名字時,猶太人便發出輕蔑的聲音。

 

 

哈曼起先想殺害末底改與猶大人,就占卜製普珥,掣定了亞達月十三日為吉日,可以向猶大人行事;而這日子在猶大人方面就成了凶日、死亡之日,毫無盼望,無人能廢除或更改。但聽禱告的神扭轉了整個局面,反倒使這日成了猶大人吉祥得勝之日,不但可以聚集殺戮仇敵,更可以奪取他們的財產(參斯8:7-13)…但他們沒有那樣做。經過兩天殺戮後,再無暴亂,可見猶太人的動機不是自私圖利和窮追報復。他們只想自衛,保護家人免受仇敵殺害(參斯9:1-17)…考古文獻沒有記載末底改擔任宰相一事。不過,這段期間的古波斯紀錄有一個空檔,原因不詳。有關紀錄顯示,公元前465年(距末底改任命為宰相約過了七年),擔任宰相的另有其人。不過,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亞哈隨魯王統治初期,有一名官員叫麥多該亞,有些人相信此人即為末底改(參斯10:1-2)…總之,在以斯帖記中,我們清楚看到神在個人生命和國家事務中,都有奇妙的作為。雖然有時整個世界好像落在魔鬼的手中,但其實神仍在掌權,保護屬祂的子民。儘管我們無法明白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卻必須信靠神會保守。因此我們要保持正直,該做的就去做。以斯帖冒死晉見皇上,其正直與勇氣值得嘉許。末底改本是死期將至,但後來卻獲擢陞為全國宰相。由此可見,不論境況如何惡劣,我們心裡總不要想放棄,也不用灰心沮喪絕望,因為是神在掌管著整個世界……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耶和華施行公義,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詩103: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ing-Chi 的頭像
    Ying-Chi

    穎奇(Ying-Chi)的部落格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