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求智慧

 

 

「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代下1:10)

 

 

讀完了歷代志上,繼續研讀歷代志下第一章到第二章。歷代志下1-9章,承接歷代志上,圍繞著神對大衛的應許──要為他建立永遠的王朝。此大衛之約能否成立,必須視乎他的兒子所羅門有沒有盡本分建造聖殿和遵守摩西的律法 (參代上22:8-12:28:5-7)。歷代志作者首先要證明大衛之約已經確立,因為所羅門已完成建殿的工程和遵守了律法。因這緣故,所以歷代志下1-9章,作者對所羅門的過失完全沒有提及,符合他一貫寫作的觀點。歷代志下第一章記載以色列的黃金時代──所羅門蒙神賜予智慧聰明;在他英明的領導下,以色列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太平和富庶。話說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國位堅固;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這說明所羅門的統治權符合了神的要求,得到了神的祝福。歷代志作者提出三項證明:1.所羅門成功地掃平一切動亂(參王上2:13-46);2.有神的同在;3.得享尊榮。「國位堅固」:原文作「鞏固自己」,暗示宮廷曾有嚴重的內鬨。)。所羅門到基遍獻祭──所羅門吩咐以色列眾人,就是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都來。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邱壇去,因那裡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在歷代志作者的筆下,所羅門是一位敬畏神的好君王,他即位後第一樁要事,就是到基遍會幕那裡去獻祭。在歷代志作者的眼中,基遍的邱壇是所羅門應當去獻祭的地方,因為那是會幕的所在,不過,列王紀的作者則從另一角度看這件事,指出所羅門到該處獻祭是不得已的,因為聖殿尚未興建,耶路撒冷的帳幕仍不能取代摩西會幕的地位,而且基遍的祭壇較大,更適合盛大的慶典(參王上3:2-4)。因此所羅門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後,立即到基遍獻祭,亦表示他渴慕耶和華神的祝福。)。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並且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所造的銅壇亦在基遍耶和華的會幕前。所羅門和會眾都就近壇前(「比撒列所造的銅壇」:作者強調這座壇的歷史性和體積的巨大(五肘見方,高三肘,(參出27:1-8),並重提比撒列的名字。 「就近壇前」:可譯作「尋求耶和華」。)。所羅門上到耶和華面前會幕的銅壇那裡,獻一千犧牲為燔祭。(參代下1:1-6)

 

 

所羅門求智慧──當夜,神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所羅門對神說:「你曾向我父大衛大施慈愛,使我接續他作王。耶和華神啊,現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因你立我作這民的王,他們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成就向…大衛所應許」:證明大衛之約兩個條件之一已經完成。「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應驗了神對雅各的應許。歷代志上27章形容當時以色列人就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參創28:14;代上27:23))。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於是,所羅門從基遍邱壇會幕前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本段與列王紀上3章大致相同(參王上3:5-15),只是沒有引所羅門審斷妓女爭子的奇案,來證明他已擁有此恩賜。按歷代志作者看來,所羅門的智慧是直接和主要顯示在他建殿的才華上。所羅門的財富──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著定價買來的。他們從埃及買來的車,每輛價銀七百舍客勒,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諸王和亞蘭諸王所買的車馬,也是按這價值經他們手買來的。所羅門的財富可以由三方面來表達:1.昂貴的武備──小亞細亞的馬和戰車;2.北非的金子;3.利巴嫩的香柏木。(參代下1:7-17)

 

 

歷代志下第二章記載所羅門預備建殿──所羅門定意要為耶和華的名建造殿宇,又為自己的國建造宮室。為了實現神對大衛家的應許,所羅門視建造聖殿為他登基後的首要任務。所羅門就挑選七萬扛擡的,八萬在山上鑿石頭的,三千六百督工的(古代帝王往往為了工程的需要,而設立強逼性的徭役制度。所羅門初時所徵用的只是寄居的外邦人而已,但後來更徵用了三萬以色列人(參王上5:13-14)。「三千六百督工的」:按列王紀上5章的記載是「三千三百人」(參王上5:16)。)。──所羅門求助於推羅。大衛在世時雖然已經盡力為建殿進行籌備,但主要是在費用方面;實際的器材、人手仍要所羅門去張羅。他進行工程時發現有下面的困難:1.以色列缺乏建築上需用的良好木材;2.缺乏靈巧而有領導才能的工匠。幸而這兩項需要都可以由鄰近利巴嫩提供幫助。於是所羅門差人去見推羅王希蘭,說:「你曾運香柏木與我父大衛建宮居住,求你也這樣待我。我要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造殿宇,分別為聖獻給祂,在祂面前焚燒美香,常擺陳設餅,每早晚、安息日、月朔,並耶和華─我們神所定的節期獻燔祭。這是以色列人永遠的定例(「焚燒美香 …獻燔祭」:這些都是摩西律法的規定。(參出25:6、30;30:7-8;40:23;利24:5-9;民28-29)所羅門指出他建殿是為了遵守律法、履行以色列人永遠的定例。)。我所要建造的殿宇甚大;因為我們的神至大,超乎諸神。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祂居住的,誰能為祂建造殿宇呢?我是誰?能為祂建造殿宇嗎?不過在祂面前燒香而已。現在求你差一個巧匠來,就是善用金、銀、銅、鐵,和紫色、朱紅色、藍色線,並精於雕刻之工的巧匠,與我父大衛在猶大和耶路撒冷所預備的巧匠一同做工;又求你從利巴嫩運些香柏木、松木、檀香木到我這裡來(「檀香木」:原文意思不詳;此字曾出現於古代近東其他的文獻中,相傳是指一種名貴的木材。),因我知道你的僕人善於砍伐利巴嫩的樹木。我的僕人也必與你的僕人同工。這樣,可以給我預備許多的木料,因我要建造的殿宇高大出奇(「高大出奇」:聖殿長六十肘、寬二十肘和高三十肘(參王上6:2)。)。你的僕人砍伐樹木,我必給他們打好了的小麥二萬歌珥,大麥二萬歌珥,酒二萬罷特,油二萬罷特(「小麥 …罷特」:這裡記錄所羅門所付的工價要比列王紀的為高(參王上5:11)。)。」(參代下2:1-10)

 

 

希蘭回覆所羅門,答允供應建殿所需──於是推羅王希蘭寫信回答所羅門說:「耶和華因為愛祂的子民,所以立你作他們的王;又說:『創造天地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祂賜給大衛王一個有智慧的兒子,使他有謀略聰明,可以為耶和華建造殿宇,又為自己的國建造宮室。』現在我打發一個精巧有聰明的人去,他是我父親希蘭所用的(「我父親希蘭所用的」:在原文這並非描述詞,而是那位工匠的名字──「戶蘭」(參代下4:11)。),是但支派一個婦人的兒子(「但支派」:不過按列王紀上7章的記載說他母親是拿弗他利人(參王上7:14)。)。他父親是推羅人,他善用金、銀、銅、鐵、石、木,和紫色、藍色、朱紅色線與細麻製造各物,並精於雕刻,又能想出各樣的巧工(「各樣的巧工」:按列王紀上7章的記載說他擅長銅工(參王上7:14)。)。請你派定這人,與你的巧匠和你父─我主大衛的巧匠一同做工(歷代志作者顯然把他和從前建會幕的亞何利亞伯作比較:1.他們都出自但支派(參出31:6);2.他們有相同的技巧(參出35:35)。)。我主所說的小麥、大麥、酒、油,願我主運來給眾僕人。我們必照你所需用的,從利巴嫩砍伐樹木,紮成筏子,浮海運到約帕;你可以從那裡運到耶路撒冷(「浮海運到約帕 …」今日考古學發現貨物是由約帕北面的一條小河(雅爾康河)運入內陸,在它的上游上岸,再轉送猶大山地。)。」 ──作者再次強調所羅門挑選勞工,所羅門只徵用外邦人,絕無抵觸徵用同胞的禁例(參利25:39-55)。所羅門仿照他父大衛數點住在以色列地所有寄居的外邦人,共有十五萬三千六百名;使七萬人扛擡材料,八萬人在山上鑿石頭,三千六百人督理工作。(參代下2:11-18)

 

 

研讀歷代志的一大難處,就是歷代志所記載的事蹟往往見於聖經其他地方,例如摩西五經、約書亞記、撒母耳記、列王紀等。尤其歷代志與撒母耳記、列王紀這兩卷書,類似經文的差異,包括數字上的分歧、名字的不同、事件的增減與次序的出入等。所以研讀歷代志,亦使我們對聖經作者寫作的手法,及經文流傳的過程,有進一步的了解。數字上的差異可能來自不同因素:

1.量度單位的演變:例如「肘」這長度單位於百姓被擄後跟以前已不一樣(參代下3:3) ,而「罷特」這容量單位大概也經歷類似的改變。

2.量度對象的不同:例如歷代志下3章的殿柱可能與列王紀上7章所指的不同(參代下3:15;參王上7:15);軍隊和平民的人數、物品的數量也視乎統計的時刻,範圍而可以不同。

3.籠統的數目與象徵意義:通常歷代志的作者愛用整數及巨大數以表示場面的轟動和輝煌,這屬於修辭上的誇大法,在中國文學上可謂屢見不鮮。不過,歷代志的數字有時也會較平行經文的為低(參代上11:11;代下9:25)。另外,按一些學者的看法,歷代志與聖經一貫表面上的大數字亦可能是後人繙譯時對古代數目單位的誤解所致(參代上12:23-40)。

4.文士抄寫的錯誤:即使歷代志與平行經文兩方面的底稿在數字原先吻合,經文在流傳時,亦可能因後人抄寫的錯誤而產生差異。

有關名字的差異,有時也可以理解,例如:

1.歷代志的名單可能來自不同時間。

2.希伯來文的「父」、「子」、「母親」、「兄弟」等關係名詞可有很大彈性,而弟弟娶嫂嫂為亡兄留後的做法也加增了家譜的複雜性。

3.後人抄錄家譜或名單時,往往有串錯、遺漏或重複的情形,導致版本上的分歧。

也許事件的增減與次序上的出入較上述的疑難更費解,然而這並不足以使我們全盤否定歷代志的可靠性。首先,歷代志的資料來源並不限於的舊約聖經,歷代志作者本人聲稱他參考了猶大和以色列諸王紀、列王的傳、先知的作品、大衛和所羅門的著述等。因此,歷代志的歷史有時可能補充了撒母耳記、列王紀的記載,而這些補遺的準備性也逐漸獲考古學印證(例如歷代志下16章對亞撒的記載,現有便哈達碑印證(參代下16:1-10)。)。另一方面,歷代志作者的重點不在於提供事情先後準確次序,或複述書中主角的每一件事蹟,他乃是在聖靈的感動下,藉重述歷史帶出神賞善罰惡的行事方法,表明西乃之約與神對大衛之約的有效,勉勵全體百姓同心合意地履行約的要求,藉崇拜上的禮儀親近神、歌頌神,這些是我們研讀歷代志時不能忽略的要點。

 

 

所羅門所求也蒙上帝喜悅作的一件事,也蒙上帝喜悅,就是他求的是「智慧」,所羅門對神說:「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參代下1:10)」他求的就是能完成上帝賦予他的職份的「智慧」,表明他看重上帝的託付。因此上帝喜悅他所求,還加碼賜福,所以神對所羅門說:「…你並不求貲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貲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參代下1:11-12)。」求對東西,就會得著主要的祝福及次要的祝福。這就是主耶穌所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參太6:33)。」的真意。所以我們真正該求的,是智慧,有了“智慧”就是等於有神同在,神樂於與人同在。祂一定會應允這樣的禱告(參雅1:5-6a)。 本周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