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算主恩

 

 

                 「耶何耶大壽高而死: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代下24:15-16)

 

 

來繼續研讀歷代志下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四章。歷代志下第二十一章記載約蘭事蹟──約蘭和他的繼承人都跟先王不同,偏離神,拜偶像,以致險遭滅門慘禍、國無寧日、王室叛亂迭起(參代下22:10-12)。── 約蘭的登位:話說約沙法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裡。他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約蘭有幾個兄弟,就是約沙法的兒子亞撒利雅、耶歇、撒迦利雅、亞撒利雅、米迦勒、示法提雅。這都是猶大王約沙法的兒子。他們的父親將許多金銀、財寶,和猶大地的堅固城賜給他們;但將國賜給約蘭,因為他是長子。約蘭興起坐他父的位,奮勇自強,就用刀殺了他的眾兄弟和以色列的幾個首領(約沙法有眾多兒子,約蘭因是長子,取得王位繼承權,由於眾兄弟不同意他崇邪的政策,約蘭就把他們殺掉。「亞撒利雅」:在本章2節出現兩次,其中一次可能是手抄之誤。「以色列的幾個首領」:即猶大的一些貴族。)。 ──約蘭治國的情況:約蘭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八年。 他行以色列諸王的道,與亞哈家一樣;因他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卻因自己與大衛所立的約,不肯滅大衛的家,照祂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與大衛和他的子孫(這裡與列王紀下8章的字眼略有不同,這解釋為何神仍容讓約蘭作王(參王下8:19)。)。約蘭年間,以東人背叛猶大,脫離他的權下,自己立王。約蘭就率領軍長和所有的戰車,夜間起來,攻擊圍困他的以東人和車兵長。這樣,以東人背叛猶大,脫離他的權下,直到今日。那時,立拿人也背叛了,因為約蘭離棄耶和華─他列祖的神(因著約蘭對神不敬不虔,招致鄰族背叛侵擾。歷代志作者再用約蘭軍政失利的實例證明他不蒙神庇佑。)。他又在猶大諸山建築邱壇,使耶路撒冷的居民行邪淫,誘惑猶大人(約蘭一反先王的遺風,重建邱壇(參代下15:16-18;17:6),使民陷於罪中。)。──先知以利亞致函責備:先知以利亞達信與約蘭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因為你不行你父約沙法和猶大王亞撒的道,乃行以色列諸王的道,使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行邪淫,像亞哈家一樣,又殺了你父家比你好的諸兄弟。』『故此,耶和華降大災與你的百姓和你的妻子、兒女,並你一切所有的。你的腸子必患病,日加沉重,以致你的腸子墜落下來(以利亞可能是在約蘭登基早年曾藉書信向他說預言。)。』」──約蘭的結局:以後,耶和華激動非利士人和靠近古實的亞拉伯人來攻擊約蘭。他們上來攻擊猶大,侵入境內,擄掠了王宮裡所有的財貨和他的妻子、兒女,除了他小兒子約哈斯(又名亞哈謝)之外,沒有留下一個兒子(約蘭因離棄神,遭遇自然悲慘,先有外族入侵,繼罹絕症,甚至死後景況淒涼。這些都應驗了先知的預言。「王宮…財貨」:其實耶京並未受敵軍蹂躪;這裡是從政治角度來說,國民的資財也屬於王所有。)。這些事以後,耶和華使約蘭的腸子患不能醫治的病。他患此病纏綿日久,過了二年,腸子墜落下來,病重而死。他的民沒有為他燒什麼物件,像從前為他列祖所燒的一樣(「為他燒甚麼物件」:百姓通常為逝世的王焚燒香料、物件等表記念。)。約蘭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八年。他去世無人思慕,眾人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在列王的墳墓裡(這是約蘭壽終的結語,顯示他政績甚差,不獲百姓愛戴。約蘭的劣績與他妻子是北國亞哈的女兒有關。)。(參代下21)

                                                                                                           

 

歷代志下第二十二章記載亞哈謝事蹟──亞哈謝重蹈先王覆轍,又受母親亞她利雅誤導,與北國結盟,結果因此喪命,甚至江山難保。──亞哈謝作猶大王:耶路撒冷的居民立約蘭的小兒子亞哈謝接續他作王;因為跟隨亞拉伯人來攻營的軍兵曾殺了亞哈謝的眾兄長。這樣,猶大王約蘭的兒子亞哈謝作了王。亞哈謝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親名叫亞她利雅,是暗利的孫女(「年四十二歲」:應作「二十二歲」(參王下8:26;代下21:20)。)。亞哈謝也行亞哈家的道;因為他母親給他主謀,使他行惡。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像亞哈家一樣;因他父親死後有亞哈家的人給他主謀,以致敗壞(「行亞哈家的道」:指拜偶像一事。「亞哈家的人」:就是亞她利雅家的人。「以致敗壞」:指亞哈謝無端捲入耶戶剪除亞哈家的事件,因而遭害。)。他聽從亞哈家的計謀,同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往基列的拉末去,與亞蘭王哈薛爭戰;亞蘭人打傷了約蘭。約蘭回到耶斯列,醫治在拉末與亞蘭王哈薛打仗所受的傷,猶大王約蘭的兒子亞撒利雅(即亞哈謝)因為亞哈的兒子約蘭病了,就下到耶斯列看望他。──亞哈謝遭害:亞哈謝去見約蘭就被害了,這是出乎神;因為他到了,就同約蘭出去攻擊寧示的孫子耶戶。這耶戶是耶和華所膏、使他剪除亞哈家的。耶戶討亞哈家罪的時候,遇見猶大的眾首領和亞哈謝的眾姪子服事亞哈謝,就把他們都殺了。亞哈謝藏在撒瑪利亞,耶戶尋找他,眾人將他拿住,送到耶戶那裡,就殺了他,將他葬埋;因他們說,他是那盡心尋求耶和華之約沙法的兒子。這樣,亞哈謝的家無力保守國權(這裡對亞哈謝遭害的記載跟列王紀下9-10章表面上有幾處出入:1.「眾姪子」,列王紀下10章說是亞哈謝的兄弟(參王下10:12-14)。按本章1節這些兄弟已死,而「姪子」則太年輕,不會服事亞哈謝,因此「眾姪子」指「親屬」較合理。2.另外,兩處所記載這些親屬被害的時間不同,列王紀下10章指出他們在亞哈謝遇害後被殺,本章則相反;也許本章的記載並不是按時間的先後,而是以亞哈謝被害事件作結語連接下文亞她利雅篡位的事。3.列王紀下9章記述亞哈謝在米吉多傷重不治,葬在耶京,而本章則似乎說他在撒瑪利亞被殺和埋葬(參王下9:27-28)。或許歷代志的記載較粗略,敘述了亞哈謝未被耶戶擊傷前的情況,也沒有道出他被埋葬的地點。)。──亞她利雅謀朝篡位: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猶大王室。──約阿施事蹟:但王的女兒約示巴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臥房裡。約示巴是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她收藏約阿施,躲避亞她利雅,免得被殺。約阿施和他們一同藏在神殿裡六年;亞她利雅篡了國位(在亞她利雅統治下,一度被清除了的巴力崇拜再度傳回猶大。)。(參代下22)

 

 

歷代志下第二十三章記載約阿施事蹟──耶何耶大替約阿施奪回王位:第七年,耶何耶大奮勇自強,將百夫長耶羅罕的兒子亞撒利雅,約哈難的兒子以實瑪利,俄備得的兒子亞撒利雅,亞大雅的兒子瑪西雅,細基利的兒子以利沙法召來,與他們立約。他們走遍猶大,從猶大各城裡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眾族長到耶路撒冷來。會眾在神殿裡與王立約(耶何耶大所發起的政變有軍官的支持。歷代志作者與列王紀作者在記述整件事之時,採了不同觀點,導致記載上的差異:前者顯然著重聖職人員的參與,因為政變是在聖殿發生;後者的著眼點則在軍人的參與。綜合來說,聖職人員與軍人在是次政變中都擔當了重要的角色。)。耶何耶大對他們說:「看哪,王的兒子必當作王,正如耶和華指著大衛子孫所應許的話;」又說:「你們當這樣行:祭司和利未人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門, 三分之一要在王宮,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門;眾百姓要在耶和華殿的院內。除了祭司和供職的利未人之外,不准別人進耶和華的殿;惟獨他們可以進去,因為他們聖潔。眾百姓要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利未人要手中各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殿宇的,必當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當跟隨他(「王宮」:應作聖殿。「耶和華的殿」:指聖所。「利未人…兵器」:這是利未人的另一榮譽(參王下11:8)。「猶大眾人」:歷代志作者喜歡提到全體百姓對王的支持,以強調大衛王朝受歡迎的程度。)。」利未人和猶大眾人都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因為祭司耶何耶大不許他們下班。祭司耶何耶大便將神殿裡所藏大衛王的槍、盾牌、擋牌交給百夫長,又分派眾民手中各拿兵器,在壇和殿那裡,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圍;於是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立他作王(「大衛王的槍、盾牌、擋牌」:(參代上18:7-11)。)。耶何耶大和眾子膏他,眾人說:「願王萬歲!」亞她利雅聽見民奔走讚美王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看見王站在殿門的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民都歡樂吹號,又有歌唱的,用各樣的樂器領人歌唱讚美;亞她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祭司耶何耶大帶管轄軍兵的百夫長出來,吩咐他們說:「將她趕到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裡殺她。』」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走到王宮的馬門,便在那裡把她殺了(「王宮的馬門」:從馬路上王宮去(參王下11:16)。)。──耶何耶大與王和眾民立約: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都要作耶和華的民。於是眾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是在祭司利未人手下。這祭司利未人是大衛分派在耶和華殿中、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給耶和華獻燔祭,又按大衛所定的例,歡樂歌唱;且設立守門的把守耶和華殿的各門,無論為何事,不潔淨的人都不准進去。又率領百夫長和貴冑,與民間的官長,並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上門進入王宮,立王坐在國位上。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她利雅用刀殺了。(參代下23)

 

 

歷代志下第二十四章記載約阿施作猶大王──約阿施在耶何耶大輔政下的治績: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七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並且生兒養女(約阿施原本與其他賢君一樣,歷代志作者描述的重點是在約阿施對聖殿的貢獻。約阿施娶妻生子是蒙神賜福的記號)。──籌款修殿:此後,約阿施有意重修耶和華的殿,便召聚眾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每年可以修理你們神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辦理。」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來,對他說:「從前耶和華的僕人摩西,為法櫃的帳幕與以色列會眾所定的捐項,你為何不叫利未人照這例從猶大和耶路撒冷帶來作殿的費用呢?」(因為那惡婦亞她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亞她利雅的眾子」: 亞她利雅的兒子已全部被殺,「眾子」大概是指附從亞她利雅的人或她外家的親屬。)。) 於是王下令,眾人做了一櫃,放在耶和華殿的門外, 又通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要將神僕人摩西在曠野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捐項給耶和華送來。眾首領和百姓都歡歡喜喜地將銀子送來,投入櫃中,直到捐完(「王下令…做了一櫃」:列王紀下12章記載耶何耶大作櫃收取捐銀,而歷代志在則這裡顯示他的行動是出於王的命令(參王下12:9)。祭司擔任的始終是保護與監管王室的角色。)。利未人見銀子多了,就把櫃擡到王所派的司事面前;王的書記和大祭司的屬員來將櫃倒空,仍放在原處。日日都是這樣,積蓄的銀子甚多。王與耶何耶大將銀子交給耶和華殿裡辦事的人,他們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工人操作,漸漸修成,將神殿修造得與從前一樣,而且甚是堅固。工程完了,他們就把其餘的銀子拿到王與耶何耶大面前,用以製造耶和華殿供奉所用的器皿和調羹,並金銀的器皿。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眾人常在耶和華殿裡獻燔祭。──耶何耶大壽高而死: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約阿施悖逆神與受罰: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朝拜」:指懇求;新一代的臣子要求約阿施批准他們恢復一度遭禁的巴力(美力克)敬拜。「忿怒」:指神藉外敵刑罰猶大。)。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祂也離棄你們。」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大祭司在這裡被殺與亞她利雅在聖殿外被殺成一強烈的對比。)。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願耶和華鑒察伸冤」:這話強調約阿施日後的遭遇就是他縱容殺戳撒迦利亞一事的報應。)!」滿了一年,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色王那裡。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裡,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藉亞蘭人懲罰約阿施(歷代志作者在此對這場戰事下了評語:亞蘭入侵,殺了猶大眾首領,正是神對他們誘民犯罪的報應。「將所掠的…大馬色王那裡」:與列王紀下12章記載稍有出入,或許二者記載了不同階段的情形,整件事的發展可能如下:亞蘭軍入侵,大肆殺掠,之後約阿施恐怕亞蘭王再度犯境,就把聖物與金子一同送給哈薛王(參王下12:17-18)。)。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裡。背叛他的是亞捫婦人示米押的兒子撒拔和摩押婦人示米利的兒子約薩拔(在約阿施生平的最後一段,歷代志作者在此段解釋為何國家後來被亞蘭欺凌,而他自己亦死於非命:1.他倒行逆施,把早期的宗教改革政策一筆勾銷;2.他又殺害了指責他的大祭司撒迦利亞;3.他又拜外邦偶像,結果死在外邦人手中。)。至於他的眾子和他所受的警戒,並他重修神殿的事,都寫在列王的傳上。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參代下24)

 

 

約蘭離棄神,神必不保護他的國。這裏,我們看見以東人、立拿人、非利土人及阿拉伯人等起來抗拒猶大國的管治,或是成功地獨立,或是出兵攻擊,這都大大削弱了猶大國的勢力,也是神對約蘭的懲罰。此外,神使他患腸病,這是神對他個人直接的審判(參代下21:8-17)。約蘭一生乏善可陳,其兒子亞哈謝也如此。…亞她利雅像其母耶洗別一樣,權力慾十分大(參代下22:10-12)。因此我們不能輕看罪惡勢力,只要稍一不慎,它就能吞食我們,使我們落在敵擋神的景況中。在日常生活裏,防止罪惡勢力侵佔我們心靈的最好方法是「杜漸防微」,絲毫不讓它有機會坐大。…神過去怎樣保守約阿施的性命,怎樣讓他重登王位,又祝福他的家庭,約阿施全都忘記了。眾首領提出了背道的意見,他很快就同意並實行。不聽取神藉先知的多番警告。他在棄神後,自然也不將人放在眼內,縱使是恩人的兒子撒迦利亞來規勸,他竟忍心以兇殘手法對待。這是何等的諷刺:昔日他被保護之地,今卻成了他殺人之處;昔日恩人耶何耶大避免血濺聖殿,但苔卻毫無忌憚的加以破壞,且流的竟是恩人兒子的血(參代下24:17-22)。…當我們享受主恩的時候,真需要主幫助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中。讓我們安靜在神面前數算主恩,以致這種操練成為我們生活形態的一部分。這樣,才不會辜負神在我們身上施恩的作為。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求你教導我們計算自己有限的年日,使我們懂得如何善加利用。(詩65:11;注詩90:12當代聖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