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心尋求祂

 

 

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他祭祀攻擊他的大馬色之神,說:「因為亞蘭王的神幫助他們,我也獻祭與它,它好幫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眾人敗亡了。亞哈斯將神殿裡的器皿都聚了來,毀壞了,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築祭壇,又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與別神燒香,惹動耶和華─他列祖神的怒氣。(代下28:22-25)

 

 

我們在本週繼續研讀歷代志下第二十五章到第二十八章。歷代志下第二十五章記載亞瑪謝的事蹟──亞瑪謝初年的治績:話說亞瑪謝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約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亞瑪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心不專誠(「只是心不專誠」:指日後拜偶像與驕傲、悖逆的事。)。 國一堅定,就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卻沒有治死他們的兒子,是照摩西律法書上耶和華所吩咐的說:「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各人要為本身的罪而死。」(亞瑪謝雖殺逆臣,卻沒有濫殺無辜,歷代志作者對此表示嘉許。)──大勝以東:亞瑪謝招聚猶大人,按著猶大和便雅憫的宗族設立千夫長、百夫長,又數點人數,從二十歲以外,能拿槍拿盾牌出去打仗的精兵共有三十萬;又用銀子一百他連得,從以色列招募了十萬大能的勇士。有一個神人來見亞瑪謝,對他說:「王啊,不要使以色列的軍兵與你同去,因為耶和華不與以色列人以法蓮的後裔同在。你若一定要去,就奮勇爭戰吧!但神必使你敗在敵人面前;因為神能助人得勝,也能使人傾敗。」亞瑪謝問神人說:「我給了以色列軍的那一百他連得銀子怎麼樣呢?」神人回答說:「耶和華能把更多的賜給你。」於是亞瑪謝將那從以法蓮來的軍兵分別出來,叫他們回家去。故此,他們甚惱怒猶大人,氣忿忿地回家去了。亞瑪謝壯起膽來,率領他的民到鹽谷,殺了西珥人一萬。猶大人又生擒了一萬帶到山崖上,從那裡把他們扔下去,以致他們都摔碎了。但亞瑪謝所打發回去、不許一同出征的那些軍兵攻打猶大各城,從撒瑪利亞直到伯和崙,殺了三千人,搶了許多財物(北國的僱傭兵感到氣忿,也許是因為覺得失去了贏取戰利品的機會,於是在歸途中四處搶掠。「山崖」:「西拉」一城意即山崖,後因以東人被大肆屠殺而改稱「約帖」(參王下14:7),即神毀滅的意思;所以這裡的「山崖」很可能應作「西拉」。「從撒瑪利亞直到伯和崙」:指北國與南國之間的城市。)。──亞瑪謝轉而悖逆神:亞瑪謝殺了以東人回來,就把西珥的神像帶回,立為自己的神,在他面前叩拜燒香。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向亞瑪謝發作,就差一個先知去見他,說:「這些神不能救他的民脫離你的手,你為何尋求牠呢?」先知與王說話的時候,王對他說:「誰立你作王的謀士呢?你住口吧!為何找打呢?」先知就止住了,又說:「你行這事,不聽從我的勸戒,我知道神定意要滅你。」──亞瑪謝與北國爭戰失敗:猶大王亞瑪謝與群臣商議,就差遣使者去見耶戶的孫子、約哈斯的兒子、以色列王約阿施,說:「你來,我們二人相見於戰場。」以色列王約阿施差遣使者去見猶大王亞瑪謝,說:「利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見利巴嫩的香柏樹,說:『將你的女兒給我兒子為妻。後來利巴嫩有一個野獸經過,把蒺藜踐踏了。』你說:『看哪,我打敗了以東人,』你就心高氣傲,以致矜誇。你在家裡安居就罷了,為何要惹禍使自己和猶大國一同敗亡呢?」亞瑪謝卻不肯聽從。這是出乎神,好將他們交在敵人手裡,因為他們尋求以東的神。於是以色列王約阿施上來,在猶大的伯示麥與猶大王亞瑪謝相見於戰場。猶大人敗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裡去了。以色列王約阿施在伯示麥擒住約哈斯(就是亞哈謝)的孫子、約阿施的兒子、猶大王亞瑪謝,將他帶到耶路撒冷,又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從以法蓮門直到角門,共四百肘;又將俄別以東所看守神殿裡的一切金銀和器皿,與王宮裡的財寶都拿了去,並帶人去為質,就回撒瑪利亞去了(「俄別以東」:這家族負責看守聖殿的庫房(參代上26:15)。)。──亞瑪謝被叛黨殺死:以色列王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死後,猶大王約阿施的兒子亞瑪謝又活了十五年。亞瑪謝其餘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嗎? 自從亞瑪謝離棄耶和華之後,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他就逃到拉吉;叛黨卻打發人到拉吉,將他殺了。人就用馬將他的屍首馱回,葬在猶大京城他列祖的墳地裡。(參代下25)

 

 

歷代志下第二十六章記載烏西雅的事蹟──烏西雅的政蹟:猶大眾民立亞瑪謝的兒子烏西雅(又名亞撒利雅)接續他父作王,那時他年十六歲。(亞瑪謝與他列祖同睡之後,烏西雅收回以祿仍歸猶大,又重新修理。)烏西雅登基的時候年十六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五十二年。他母親名叫耶可利雅,是耶路撒冷人(烏西雅先與父親共同執政二十四年,晚年又與兒子共同統治十二年,故此他只有十六年獨自作王。)。 烏西雅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亞瑪謝一切所行的; 通曉神默示,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通曉神默示 …時候」:應作「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指導烏西雅敬畏神的事」。撒迦利亞顯然是先知,且是烏西雅王的諫臣。歷代志作者往往重視先知在政治上的影響。)。──烏西雅對外的軍事勝利:他出去攻擊非利士人,拆毀了迦特城、雅比尼城,和亞實突城;在非利士人中,在亞實突境內,又建築了些城。神幫助他攻擊非利士人和住在姑珥巴力的亞拉伯人,並米烏尼人。亞捫人給烏西雅進貢。他的名聲傳到埃及,因他甚是強盛(烏西雅獨自執政後不久,以色列便受著亞述的壓逼,無力對南國發動侵擾,於是南國得以休養生息,專心對付南面的鄰敵。西、南部一帶的民族紛紛稱臣,包括非利士人、亞拉伯人(姑珥巴力大概在別是巴的東面)、米烏利人(參代下20:1)。此外,亞捫人也來進貢,烏西雅的聲威甚至遠播至埃及。)。──烏西雅的內政:烏西雅在耶路撒冷的角門和谷門,並城牆轉彎之處,建築城樓,且甚堅固;又在曠野與高原和平原,建築望樓,挖了許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又在山地和佳美之地,有農夫和修理葡萄園的人,因為他喜悅農事。烏西雅又有軍兵,照書記耶利和官長瑪西雅所數點的,在王的一個將軍哈拿尼雅手下,分隊出戰。族長、大能勇士的總數共有二千六百人,他們手下的軍兵共有三十萬七千五百人,都有大能,善於爭戰,幫助王攻擊仇敵。烏西雅為全軍預備盾牌、槍、盔、甲、弓,和甩石的機弦,又在耶路撒冷使巧匠做機器,安在城樓和角樓上,用以射箭發石。烏西雅的名聲傳到遠方;因為他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本段重點在於:1.加強國內防禦措施:主要集中在耶路撒冷;此外他又控制了死海東西岸,甚至南達紅海末端的亞卡巴灣;2.鼓勵農業:烏西雅在曠野開拓畜牧場,建築望樓保護牲畜免受劫掠,又挖井供畜牧用;3. 重編軍制;4. 發展新式武器:在城樓、角樓裝上新式的彈射武器,可攻擊來犯的敵人,母須出城作戰;5.神的祝福及烏西雅本人的努力令他名傳四方。「谷門」:在城牆的西南端(參尼3:13)。本章10節上半應繙譯作:「又在曠野建築望樓,挖了許多井,因為他有許多牲畜在山麓和平原地方。」「高原」:地理上稱為「示非拉」,指猶大山地與檳海平原之間的低崗地帶。「平原」:指約但河外的草原,是從亞捫人手中奪回的地方,前為流便支派的地,(參書13:15-23);又有學者認為是指「濱海平原」。「山地」:指「猶大山地」。「佳美之地」:指希伯崙以南的農業區。「有農夫 …」:烏西雅鼓勵人民從事農業。)。──烏西雅干犯聖職: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祭司亞撒利雅率領耶和華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隨他進去。他們就阻擋烏西雅王,對他說:「烏西雅啊,給耶和華燒香不是你的事,乃是亞倫子孫承接聖職祭司的事。你出聖殿吧!因為你犯了罪。你行這事,耶和華神必不使你得榮耀。」烏西雅就發怒,手拿香爐要燒香。他向祭司發怒的時候,在耶和華殿中香壇旁眾祭司面前,額上忽然發出大痲瘋。大祭司亞撒利雅和眾祭司觀看,見他額上發出大痲瘋,就催他出殿;他自己也急速出去,因為耶和華降災與他。烏西雅王長大痲瘋直到死日,因此住在別的宮裡,與耶和華的殿隔絕。他兒子約坦管理家事,治理國民(歷代志作者最後交代為何像烏西雅這樣的「賢君」竟然得著可嘆的下場。在聖殿燒香是祭司的職責(參書30:7、27;民18:1-7)。烏西雅顯然想要兼備祭司在宗教禮儀上的職權。「氣傲」:原文作「至毀滅」,是指烏西雅患上痲瘋絕症。「行事邪僻」:可作(對神)不忠誠(參代上10:13)。「大痲瘋」:並非今日的痲瘋病;患者被視作宗教上不潔淨,不能踏足聖殿。)。──烏西雅的結局‑:烏西雅其餘的事,自始至終都是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所記的。烏西雅與他列祖同睡,葬在王陵的田間他列祖的墳地裡;因為人說,他是長大痲瘋的。他兒子約坦接續他作王(烏西雅晚年讓兒子約坦攝政;不過他在政治(特別在外交及軍事上)然擔當主要和活躍的角色。歷代志作者亦認為不能因他染病而抹煞他的功績,聲明他獲先知以賽亞記錄生平,又「與列祖同睡」,並「葬於王陵」,只是不和其他墳穴相連。烏西雅因身體不潔,有玷污王陵之嫌,所以只能葬在王陵的附近。)。(參代下26)

 

 

歷代志下第二十七章記載約坦的事蹟──約坦是連續第四位較為合神心意的君王:約坦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親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兒。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百姓還行邪僻的事(約坦的母親是祭司撒督的女兒。「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指他沒有再犯父王的過失(參代下26:16)。「百姓還行邪僻的事」:指百姓仍在邱壇獻祭燒香(參王下15:35),或指道德上出現問題(參賽2:5-11;彌1:5;2:1-2)。)。──約坦的蒙神祝福: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又在猶大山地建造城邑,在樹林中建築營寨和高樓。約坦與亞捫人的王打仗勝了他們,當年他們進貢銀一百他連得,小麥一萬歌珥,大麥一萬歌珥;第二年、第三年也是這樣。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歷代志作者在本段先列舉事實證明約坦的統治蒙神賜福,然後他解這是約坦敬畏神的賞賜。「耶和華殿的上門」:指聖殿的北門。「俄斐勒城」:應作「俄斐勒山坡」,是聖殿山南面的山坡。約坦出兵征討亞捫,大概是因亞捫在烏西雅駕崩後反叛猶大,不再進貢「第三年,也是這樣」:亞捫只有短短幾年稱臣;可能在約坦末年,北國與亞蘭聯軍南下侵犯猶大的時候(參王下15:37),亞們趁機反叛。)。──關於約坦的結語:約坦其餘的事和一切爭戰,並他的行為,都寫在以色列和猶大列王記上。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約坦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裡。他兒子亞哈斯接續他作王。(參代下27)

 

 

歷代志下第二十八章記載亞哈斯的事蹟──亞哈斯與父親共同執政了一段年日,期間亞述帝國勢力西漸。他採取親亞述的政策,以致政治、軍事及宗教都受外國的支配。歷代志作者將猶大的萎縮歸咎於亞哈斯沒有忠心跟從神。──亞哈斯年輕登基:亞哈斯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卻行以色列諸王的道,又鑄造巴力的像,並且在欣嫩子谷燒香,用火焚燒他的兒女,行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驅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亞哈斯有遵從前任四王的路線,反恢復了迦南的宗教。「年二十歲」、「十六年」:亞哈斯如在三十六歲終結政治生涯,他的兒子希西家登基時不可能已有廿五歲(參代下29:1): 亞哈斯絕不可能十一歲便生希西家!七十士譯本說亞哈斯登基時是廿五歲;另一種解釋是亞哈斯與希西家共同統治了十二年。「以色列諸王的道」:指拜偶像。「用火焚燒他的兒女」:(參王下16:3)。)。──猶大慘敗於亞蘭、以色列聯軍:所以,耶和華─他的神將他交在亞蘭王手裡。亞蘭王打敗他,擄了他許多的民,帶到大馬色去。神又將他交在以色列王手裡,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殺戮。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一日殺了猶大人十二萬,都是勇士,因為他們離棄了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一個以法蓮中的勇士,名叫細基利,殺了王的兒子瑪西雅和管理王宮的押斯利甘,並宰相以利加拿(歷代志作者一再強調猶大的失敗與亞哈斯拜偶像有關。當時亞哈斯剛登基不久,兒子尚幼小,瑪西雅不可能是他的兒子,大概是前一代的王子,握有軍權。)。以色列人擄了他們的弟兄,連婦人帶兒女共有二十萬,又掠了許多的財物,帶到撒瑪利亞去了。但那裡有耶和華的一個先知,名叫俄德,出來迎接往撒瑪利亞去的軍兵,對他們說:「因為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惱怒猶大人,所以將他們交在你們手裡,你們竟怒氣沖天,大行殺戮。如今你們又有意強逼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作你們的奴婢,你們豈不也有得罪耶和華─你們神的事嗎?現在你們當聽我說,要將擄來的弟兄釋放回去,因為耶和華向你們已經大發烈怒。」於是,以法蓮人的幾個族長─就是約哈難的兒子亞撒利雅、米實利末的兒子比利家、沙龍的兒子耶希西家、哈得萊的兒子亞瑪撒─起來攔擋出兵回來的人,對他們說:「你們不可帶進這被擄的人來!你們想要使我們得罪耶和華,加增我們的罪惡過犯?因為我們的罪過甚大,已經有烈怒臨到以色列人了。」於是帶兵器的人將擄來的人口和掠來的財物都留在眾首領和會眾的面前。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吃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瑪利亞去了(北國先知俄德的警戒和勸告:北國兵士戰勝猶大乃是出於神的允准,非他們的本領;他們不應濫殺南國同胞,又使猶大人作奴婢,這種罪行必招惹神的忿怒,所以以色列人應立即釋放猶大俘虜。俘虜被送到耶利哥,因它是最靠近南國的一個以色列城邑。)。(參代下28:1-15)

 

 

亞哈斯的事蹟──亞哈斯向亞述求助:那時,亞哈斯王差遣人去見亞述諸王,求他們幫助;因為以東人又來攻擊猶大,擄掠子民。非利士人也來侵佔高原和猶大南方的城邑,取了伯示麥、亞雅崙、基低羅,梭哥和屬梭哥的鄉村,亭納和屬亭納的鄉村,瑾鎖和屬瑾鎖的鄉村,就住在那裡。因為以色列王亞哈斯在猶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猶大卑微。亞述王提革拉毘尼色上來,卻沒有幫助他,反倒欺凌他。亞哈斯從耶和華殿裡和王宮中,並首領家內所取的財寶給了亞述王,這也無濟於事(有關此事,列王紀認為是亞哈斯為消除以、亞聯軍入侵的措施(參王下16:7-9),歷代志則以為是他經歷侵略後的報復計策;不過兩處的描述並不盡相同,有可能是記載了不同階段的事。「因為以東人…」:可譯作「當時,以東人…」。以東與非利士在亞瑪謝、烏西雅、約坦時受制於猶大(參參代下25:11-12;26:2、6)。這時,以東顯然再次佔領以錄。「以拉他」:(參王下14:22;16:6)。本章18節的地方是猶大與非利士接壤的城邑、鄉村。「以色列王亞哈斯」:此時北國已亡於亞述手中,歷代志作者自此以這稱呼加諸以色列唯一的統治者猶大君王身上,顯示歷代志作者的「全以色列」觀念。「卻沒有幫助他」:亞述為幫助猶大,把亞蘭殲滅了,及後更亡了北國(王下16:9;17:5-6)。歷代志作者在此顯然是從較長遠的歷史去看亞哈斯求助亞述一事,提革拉毗尼色雖然履行諾言攻擊亞蘭,但對猶大也欺壓一番,從此猶大再無寧日(參王下16:18)。)。──亞哈斯向不能自保的偶像求助:這亞哈斯王在急難的時候,越發得罪耶和華。他祭祀攻擊他的大馬色之神,說:「因為亞蘭王的神幫助他們,我也獻祭與它,它好幫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眾人敗亡了。亞哈斯將神殿裡的器皿都聚了來,毀壞了,且封鎖耶和華殿的門;在耶路撒冷各處的拐角建築祭壇,又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與別神燒香,惹動耶和華─他列祖神的怒氣(列王紀下16章是說亞哈斯上大馬色本為朝見亞述王,但可能在那裡看見一座建築得很出色的祭壇,便要在耶城仿建。列王紀沒有明言亞哈斯的動機,可能暗示他用此新祭壇祭祀耶和華,以博取祂的歡心(參王下16:10-16)。歷代志此處則解釋他這樣做是出於愚昧:他要拜亞蘭的神,其實那些神連亞蘭也不能保佑。「亞哈斯將…毀壞了」:(王下16:17-18)。「封鎖耶和華殿的門」:聖所內的祭祀乃完全終止。)。亞哈斯的結語:亞哈斯其餘的事和他的行為,自始至終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裡,沒有送入以色列諸王的墳墓中。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亞哈斯沒有葬在王陵裡,歷代志作者暗示這是由於他拜假神的緣故。「以色列諸王」:指猶大諸王。)。(參代下28:16-27)

 

 

約阿施點出亞瑪謝的弱點,就是「心高氣傲」,一個連神的話也不肯聽從的人,又怎能接納忠告?於是,一個人的心高氣傲引致族人受苦、國家受苦。亞瑪謝被擒、耶路撒冷城牆被毀,神殿的一切金銀器皿被奪、王宮的財寶被拿去,並有人成了人質(參代下25:14-24)。一人作孽,全國蒙受苦難,何苦由來!多少時候,我們總是偏執個人的成見,為報復而生活,為戰勝別人而生活,這都是心高氣傲在背後作祟。箴言:「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烏西雅一生常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參代下26:4)。但是他偏離神後,神就使他患了大痲瘋,直到死。人們多不紀念他的偉大改革,反多想到他的驕橫帶來的懲罰。神要求人一生順服。一時興起的順服並不足取,惟有“忍耐到底的”才必得獎賞(參可13:13)。…大致上說來,約坦尚屬賢君(參代下27:6),但是百姓“還行邪僻的事”在以賽亞書1-5章之中鮮明地描繪出約坦的王國中的罪行。…亞哈斯竟然期盼拜祭敵軍的偶像而得救,他把大馬士革的偶像取代了萬軍之耶和華,早晚燒香禮拜,卻不知如此是越發得罪耶和華。他不單封鎖了耶和華的殿,更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神的怒氣就臨到他身上(參代下28:22-25)。一個人落在患難中,必然會胡亂掙扎,理智固然迷失,情緒也在激動中,任何衝動的決策,必然不會是最好的決定。因此我們遭遇急難時,不要像亞哈斯那樣。面對困苦悲傷,逆境也給我們機會成長(參雅1:2-5)。不要因為難處而遠離神;乃要來到祂面前專心尋求祂。把這些時刻看成求神幫助的機會。本週與我們大家分享此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與我們大家共勉之。

 

 

默想經文: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 4: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ng-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