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話是一種藝術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
格
言教咱要注意咱の言語,特別是基督徒尤其必須在言談之中,帶著慈愛和「鹽」の味道。歌羅西書4章6節說:「講話要溫和風趣,要知道怎樣回答每一個人所提出の問題。」愚拙、無益和傷人の言語固應避免,褻瀆上帝の、骯髒の粗話更不能講。有一天早上慕迪向上帝學生講道時,讀到馬太福音12章36節:「我告訴你們:在審判の日子,每人所說の廢話,句句都要供出來。」許多上帝學生聽了,表情都顯得很嚴肅。
於是慕迪說:「孩子們,這節聖經不是要求基督徒必須表現出嚴肅の態度,基督徒の臉上要有喜樂の表情。」儘管在咱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讓咱失望,不過咱還是不要發出埋怨の聲音。基督徒永遠要生活在盼望之中,先知尼希米書8章10節說:「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の喜樂是你們の力量。」耶穌還是希望見到基督徒能綻放出一張張の笑臉,說話風趣而非講一些呆板、枯燥、沉悶の話。你の言語若能振奮對方,那麼你便做對了!——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你們の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和氣」恩情,恩慈,溫厚,感謝;「好像」(原文無此字);「調和」調味,準備,安排。「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指言談溫雅、親切、莊重、有涵養,予人好感,不刻薄、不粗魯無禮,不致引人反感而造成尷尬の局面。「用鹽調和」:鹽能調味;一則表示基督徒の言語有智慧,並非沉悶無味、死板板の說教;二則話語有內容,能化解世人暴戾之氣,發揮潛移默化の作用,引導他們轉向基督。
「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意即咱若在話語上有操練,就日漸知道甚麼樣の話才是適當の話,能以回答需要福音の人(參彼前3:15)。⋯保羅在以弗所書5章4節斥責各種淫詞戲語,現在他鼓勵大家,說話應發揮感化、潔淨の作用,有建設性,能造就人。應儘量利用上帝賜の光陰智慧地答覆他人の問題,滿足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尋求真理の需要⋯『和氣』是『恩言』有恩典の言語,溫和、包容、莊重、不刻薄、有涵養,叫人聽了感到舒服,不會引起人の反感,不會造成尷尬の局面,可以說是『有風度』の話。―― 鮑會園《歌羅西書註釋》⋯説話是一種藝術⋯⋯本週與咱大家分享此文章ㄟ目の,希望咱大家彼此勉勵。
默想經文: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箴25:11;彼前3:15)